锂离子电池过放电会导致析锂吗?
大家好!我是不言,这是我的第184篇原创文章。 今天来聊一聊锂离子电池过放电是否会导致析锂?
锂离子电池过放电本身不会直接导致析锂,但会引发一系列副反应,间接增加后续充电时析锂的风险。
过放电的直接后果
铜箔溶解与铜枝晶形成:
当过放电至负极电位异常升高(通常低于1.5V vs. Li/Li)时,负极铜集流体会发生氧化溶解,生成Cu²。
Cu²迁移至正极后被还原为金属铜,沉积形成铜枝晶。铜枝晶可能刺穿隔膜,引发内短路。
电池过放内短路原理
过放后在正极片短路点位置测出Cu沉积
SEI膜分解与产气:
过放电导致负极过度脱锂,SEI膜分解并释放热量和气体(如CO、H),加剧电池膨胀。
过放电与析锂的间接关联
后续充电时的析锂风险:
过放电后,电池内部结构受损(如SEI膜破坏、铜枝晶生成),内阻增大。若此时进行充电,会发生下面的情况:
动力学条件恶化:受损的负极界面和电解液消耗导致锂离子嵌入困难,负极电位易降至0V以下,触发析锂。局部电流密度升高:铜枝晶或隔膜堵塞区域可能引发局部极化,促进析锂。
实验证据:
过放电后的电池在充电时,负极表面可能出现灰白色析锂区域,伴随黑斑(未嵌锂区域),表明析锂与过放电导致的界面损伤相关。
SEI膜破裂,铜杂质加剧界面极化,诱发析锂
析锂的触发条件
析锂本质是充电过程的现象,需满足两个条件:
热力学条件:负极电位≤0V(vs. Li/Li)。动力学条件:锂离子嵌入速率低于沉积速率(如低温、高倍率充电)。
过放电虽不直接满足析锂的热力学条件,但通过破坏电池结构,为后续充电时满足析锂条件埋下隐患。
总结
过放电主要通过铜枝晶内短路、SEI膜分解和界面损伤间接导致后续充电时析锂风险显著增加。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严格避免过放电(如设置放电截止电压),并在过放电后谨慎执行充电策略(如小电流修复),以降低安全风险。
以上内容均为本人日常工作,交流,阅读文献所得,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文中阐述观点难免会有疏漏,欢迎业内同仁积极交流,共同进步!
参考资料:
1.高容量商用方形锂离子电池外部短路行为,刘英博
2.储能用LiFePO4锂离子电池过放电失效分析,顾昊
3.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概述,王其钰
原文标题 : 锂离子电池过放电会导致析锂吗?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8月20日参会报名>>> 高价值货物的‘数字保镖’:冲击记录仪重塑货运安全与效率
-
即日-8.31立即申请>> 【预约工程师上门演示】日置电池测量解决方案产品试用
-
10月·深圳报名参会>> OFweek 2025先进电池技术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西门子可扩展数字孪生加速储能系统研发创新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5WAIE-光伏储能应用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数会工业芯片与传感仪表展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