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如何评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浸润效果?

2025-07-21 11:15
锂电解码
关注

大家好!我是不言,这是我的第165篇原创文章。

今天来聊一聊如何评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浸润效果?

电解液浸润效果需通过毛细爬升速率(K值)、吸液量(Δm)及高频阻抗(R)等量化指标评估。本文解析悬挂法、电芯吸液法与EIS曲折度分析的核心逻辑,并阐述超声成像对干区定位的工程价值。

1. 悬挂法/爬升速率测试(直接测量)

原理:通过电解液在垂直悬挂的极片中的毛细爬升高度(ΔH)随时间(t)的变化,计算浸润速率K(公式:ΔH = K√t)。K值越大,浸润性越好。

关键参数

压实密度:压实密度↑ → 孔隙率↓ → K值↓。

温度:温度↑ → 电解液粘度↓ → K值↑。

电解液配方:低粘度溶剂(如DMC)或添加润湿剂(如氟苯)可提升K值。

适用场景:极片级快速筛选(如不同压实密度、集流体类型的影响)。

2. 电芯吸液法(整体评估)

原理:直接测量电芯吸收电解液的质量增量(Δm),拟合Δm/ρA = K√t(A为极片截面积)。吸液量饱和时间越短,浸润性越好。

优势:操作简便、成本低,直接反映电芯级浸润效果。

应用案例

隔膜类型:陶瓷隔膜(AlO@PE)吸液速率比PE隔膜快59%,因表面能更高。

注液工艺:真空注液比常压注液浸润时间短。

3. 超声/CT成像(可视化分析)

原理

超声成像:未浸润区域阻抗高,显示为蓝色;饱和区域为红色。

CT/中子成像:追踪电解液分布。

优势:直观显示浸润均匀性,定位干区(如极片中心易出现浸润死角)。

4. 电化学阻抗谱(EIS)与曲折度分析

原理

EIS:高频区阻抗(R)反映离子传输阻力,R↓ 表明浸润充分。

曲折度(τ) :τ = R·κ·A/d(κ为电解液电导率),τ值↓ 表明离子路径更通畅。

应用:量化评估浸润程度。

5. 浸润效果差的电性能表现

容量衰减:未浸润区域活性物质无法参与反应。

内阻升高:界面接触不良导致电荷转移阻抗(R)↑。

析锂风险:局部电流密度过大引发锂枝晶(常见于厚电极中心区域)。

6. 结论

优先选择电芯吸液法EIS曲折度法进行定量评估,结合超声成像定位缺陷。若需快速筛选材料(如隔膜、电解液),可用悬挂法。评估时需同步监测电性能(容量、内阻)以验证实际影响。

以上内容均为本人日常工作,交流,阅读文献所得,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文中阐述观点难免会有疏漏,欢迎业内同仁积极交流,共同进步!

参考资料:

1.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浸润的研究进展,张双虎

2.曲折度法检测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浸润性,李丽娟

       原文标题 : 如何评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浸润效果?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