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的前半个月,储能行业一片火热,强制性安全标准与储能电池密集订单交织。
中国首个针对储能用锂电池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 44240-2024《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于8月1日,正式生效,在推动行业安全升级与规范发展的同时,洗牌已然加速。
与此同时,前十五天,中国储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密集斩获订单,总规模达81GWh。
四大电池企业拿下48.8GWh订单
远景签下超40GWh电芯合作
8月14日,第四届EESA储能展期间,远景宣布与十余家头部储能集成企业签署电芯合作战略协议,规模超40GWh,创年内储能电芯第二大规模订单,仅次于亿纬锂能与海博思创的50GWh电芯采购合作。
本次合作所供储能电芯将由远景旗下电池科技企业远景动力(AESC)交付,客户覆盖新源智储、昆宇电源、沃太能源、海得新能源、飞毛腿能源、明美新能源、卓阳储能、天启鸿源新能源、卧龙新能源、科林电气、采日能源等。
海辰储能与IEC 1GWh合作
8月13日,海辰储能宣布,公司与巴基斯坦知名电力系统集成商The Imperial Electric Company (Pvt) Ltd.(简称“IEC”)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在巴基斯坦分销1GWh户用及工商业储能产品。
根据规划,IEC将作为海辰储能HeroEE户用储能系统系列的全国分销商,让更多巴基斯坦家庭与企业触达稳定、可靠且经济的绿色能源;同时,双方还将联合开发定制化储能系统,并计划共建海辰储能本地服务中心,以本土化服务体系提升用户体验,为深耕市场筑牢根基。
南都电源2.8GWh半固态储能电池项目订单
8月11日,南都电源宣布,日前公司成功签署总容量高达2.8GWh的独立储能项目订单,项目将全部采用其自主研发的314Ah半固态储能电池,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
该订单由三个独立储能项目构成:深圳地区的项目规模为1.2GWh;汕尾地区则布局两个项目,容量均为800MWh。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消纳新能源电量超10亿千瓦时。
中汽新能与IndiGrid 5GWh合作
8月7日,中汽新能宣布,公司近日与IndiGrid签署2026-2027年储能系统产品5GWh合作备忘录。IndiGrid是印度最大的电力部门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公司(InvIT),同时是印度著名的储能投资商和运行商,在印度储能市场占有重要地位。此前中汽新能已获得印度电网1GWh订单,目前正在交付中。
值得指出的是,中汽新能由青岛力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更名而来,是国务院国资委推动央企专业化整合的重点项目,由中国一汽、中国兵器装备、东风汽车与中国诚通在动力电池领域携手打造,旨在培育国资动力电池领军企业。
央企集采大单落地
储能电池企业纷纷斩获订单的同时,两大央企的储能电芯招标结果相继揭晓,掀起市场波澜。
一是中国能建2025年度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集中采购项目。
据中国招投标公共服务平台显示,8月14日,“中国能建2025年度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集中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公示。
根据6月发布的采购公告,该集采项目预估总量25GWh,分为3个标段,每个标包70家企业参与投标。最终(去重后)共有31家企业中标。
标段一(1C系统):3GW/3GWh,8家企业中标。中标报价范围0.673-0.89元/Wh,平均中标价0.7672元/Wh,最高报价阳光电源,最低报价万帮数字能源。
标段二(0.5C系统):6GW/12GWh,28家企业中标。中标报价范围0.416-0.54元/Wh,平均中标价0.4529元/Wh,最高报价宁德时代,最低报价湖南安诚新能源。
标段三(0.25小时系统):2.5GW/10GWh,26家企业中标。中标报价范围 0.37~0.495元/Wh,平均中标价0.4185元/Wh,最高报价宁德时代,最低报价湖南安诚新能源。
去重后,此次三个标段共有31家企业中标,其中有8家企业中标了3个标段,分别为中车株洲所、阳光电源、远景能源、万帮数字能源、电工时代、平高储能、宁德时代、天诚同创。
中标2个标段的企业有15家,分别为中天储能、中创新航、特变电工、精控能源、思源清能、鹏程无限、昆宇电源、晶科能源、同启新能源、天合储能、林洋储能、安诚新能源、鹏成新能源、楚能新能源、比亚迪。
中标1个标段的企业有8家,分别为华电科工、运达能源、亿恩新动力、许继集团、双登集团、上能电气、科华数能、平高集团。
二是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储能电池芯规模集中采购项目。
8月11日,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储能电池芯规模集中采购项目-成交结果公告。此前招标公告显示,本次集采数量736.5604万只,预计采购容量7248MWh,包含4个标段共10个标包,覆盖50Ah、100Ah、280Ah、314Ah规格电芯。
从成交结果来看,涉及11家储能电池企业。
其中,标包3、4、5、6等四个标包确定了成交人,分别为标包3楚能新能源2920MWh、标包4天合储能2180MWh、标包5海辰储能1400MWh、标包6国轩高科700MW。4家企业合计中标总额为7.2GWh,产品均为314Ah方形铝壳电芯。
标包9和标包10共有11家企业入围,除上述4家企业之外,还有另外七家企业入围,其中宁德时代、亿纬动力、中创新航、力神(青岛)同时入围了280Ah和314Ah两个标段,欣旺达动力、瑞浦兰钧、鹏辉能源则入围了314Ah标段。
令人意外的是,标包1、2、7、8四个标包(50Ah和100Ah)为流标状态。
总结
从上述订单和中标情况来看,共性是持续向头部企业集中,反映出市场对技术、产能、安全性等多重严苛筛选。
市场分布上,可以看到国内央国企推动的大型储能项目和海外新兴市场同步爆发,印度市场特别活跃,中汽新能今年已获得两个来自印度的订单。不过海外市场也存在较大利润差异,东南亚以及拉丁美洲等市场为最末,西欧市场更高,北美和澳洲市场利润最高。
政策上,强制性国标新增振动、加速冲击、浅刺、强制放电等测试项目,如同催化剂一般,加速了储能行业的深度洗牌。头部企业可以凭借技术积淀筑高壁垒,但对中小厂商而言则成为了难以承受之重。远景高级副总裁田庆军表示:“热失控测试需要300万元成本,大规模火烧测试需要上千万元。”
中标价格差异则体现了企业技术路线与经济性的博弈。“中国能建是央企,在高标准、高门槛的要求下仍然有70家企业参与投标,说明行业集约化程度远远不够,价格‘内卷’是必然,但并不是行业所乐见的。”田庆军表示,很多储能产品已经低于成本价销售,给行业埋下隐患,通过大规模火烧测试等方式,让部分企业知难而退,也有助于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未来属于“技术+产能”的双重强者,更属于能在安全与创新间找到平衡的长期主义者。新形势下,储能行业正从规模竞逐迈向价值深耕的新阶段。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