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将在韩国推进方形电池采购,打破此前仅由中国宁德时代(CATL)独家供应的局面,意在构建包括中国以外的新供应链。
维科网锂电注意到,据韩国媒体8月11日援引业界人士消息报道,特斯拉向韩国代表性二次电池制造商提出了开发电动汽车用方形电池的请求。
从电池供应来看,特斯拉的圆柱电池是从LG能源解决方案和松下采购或自行生产,而方形电池只应用于“Model Y”等部分车型,由宁德时代独供。
因此,特斯拉的此次要求,被解读为在扩大方形电池供应的同时,降低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韩国电池企业的新机会
方形电池作为当前动力电池市场的主流封装形式,近年来市场地位持续巩固。一方面,方形电池封装在方形铝金属罐中,抗外部冲击能力强,在电动汽车火灾事故中安全优势凸显。
另一方面,技术和制造工艺的持续迭代也是推动方形电池主导市场的重要原因。技术端,长薄化+叠片工艺近年来成为成主流创新方向,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大幅提升。
制造工艺端,无模组技术CTP(Cell-to-Pack)也是重要推动器,CTP技术在现有的“单元-模块-包”电池结构中,可以省略模组环节,直接将电池单元集成电池包,在有限的电动汽车下部空间可以放置更多的电池单元,从而弥补磷酸铁锂(LFP)电池能量密度短板,增加车辆续航里程。这正是特斯拉当前采购的宁德时代方形电池的技术路线。
除特斯拉外,多家全球车企巨头正在积极扩大方形电池的采用。通用汽车已在5月宣布,将与LG新能源合作,推出新型富锂锰基(LMR)方形电池,并将该电池应用于未来通用电动卡车和全尺寸SUV。
大众汽车曾表示,计划在2030年生产的80%电动汽车上搭载方形电池Unified Cell;使用袋式电池的沃尔沃也在提高方形电池的比例。
若特斯拉与韩国电池企业的合作达成,将是韩企首次进入特斯拉方形电池供应链。上述韩媒称,业内人士表示证实:“所有韩国电池企业都在推进方形电池的量产开发,以应对市场扩张。”
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斯拉的合作对象是谁仍有悬念。不过,维科网锂电认为,原就是供应商的LG新能源可能性最大。今年7月,LG新能源签署了一份价值5.9442万亿韩元的磷酸铁锂电池供应合同,这是其最大的储能系统(ESS)交易。LG新能源未公开客户身份,但据知情人士透露,买家为特斯拉,LG新能源将为其ESS供应磷酸铁锂电池。目前LG新能源已经在其密歇根工厂量产用于ESS的磷酸铁锂电池,并计划到2026年建立30GWh的本地产能。
韩国电池的政策红利
特斯拉之所以寻找新的方形电池供应商,美国政府对中国动力电池征收的高额关税也是重要原因。
而在进入特斯拉方形电池供应链之前,韩国电池已经享受到了美国关税“大战”的红利。
韩媒《韩国中央日报》8月14日报道显示,今年上半年,韩国对美国电动汽车电池的出口额创历史新高,达到2.345亿美元,同比增长1,320%。与2023 年上半年相比更是暴增2,850%。
相比之下,同期美国进口的中国电动汽车电池为6.83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16.254亿美元)下降58%。其中5月份的降幅尤其严重,当时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的关税紧张关系达到顶峰,月度进口额从2024年的3.9亿美元暴跌至仅5870万美元,大降近85%。
目前中国仍是美国进口电动汽车电池最多的国家,但在今年上半年的进口总量中,中国的占比为38.1%,远低于2024年的72%,而韩国的占比则是从2024年的0.73%飙升至13.1%。美国政府关税政策的影响程度可见一斑。
这一趋势在ESS电池的进口中也很明显。今年上半年,韩国对美国的ESS电池出口额同比增长84%,达到9.344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份额从7.5%上升至11%。而从中国进口的金额为4.415亿美元,为2022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份额也从69%下降至67%。
韩国中央日报称,专家认为,由于特朗普毫不妥协的姿态没有减弱的迹象,这一转变可能预示着韩国电池制造商的战略优势。
美国政府目前对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征收38.4%的关税,ESS电池的关税为40.9%,明年将提高到58.4%。而韩国凭借韩美自由贸易协定几十年来一直享有零关税,不过由于两国上个月的谈判,韩国将被征收15%的关税,但也远低于中国的税率。
在关税不确定性以及美国“大而美”法案公布的 双重影响下,中企和韩企在美国的布局相背道而驰。
中企多个电池项目出现调整。据证券时报消息,国轩高科美国电池工厂将缩减产能,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在密歇根州合作的电池项目也面临搁置风险。此外,远景动力也已宣布暂缓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电池工厂项目。
韩企则是稳步推进在美国的投资计划。LG新能源目前在俄亥俄州、田纳西州和密歇根州经营着独资和合资工厂;三星SDI与Stellantis拥有两家合资工厂,与通用汽车在印第安纳州拥有一家工厂;SK On在佐治亚州经营着两家工厂,与福特汽车在肯塔基州共同运营的一家工厂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开始运营。
一旦上述工厂完工,这三家韩国公司的美国电池产能合计预计将达到600GWh,足以为大约 750万辆高性能电动汽车提供动力。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