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锂离子电池正极用铝箔,而负极用铜箔?
锂电池正极用铝箔、负极用铜箔,这背后是电位适应性和制造匹配性多重因素决定的材料分工艺术。
1. 电位适应性
正极(铝箔): 正极电位较高(通常为3~4 V vs. Li/Li),铝箔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铝(AlO)绝缘层。该氧化层虽不导电,但厚度极薄(纳米级),可通过量子隧穿效应实现电子传导,同时有效防止集流体在高压下进一步氧化腐蚀。
负极(铜箔): 负极电位较低(0.1~0.2 V vs. Li/Li),铝箔在此电位下会与锂离子发生合金化反应(生成LiAl合金),导致结构粉化失效。铜箔在低电位下不发生嵌锂反应,且氧化层疏松,需严格控制表面氧化程度以避免阻抗增大。
2. 材料稳定性
铝箔的局限性: 在低电位下(如过放时),铝箔会发生腐蚀和锂合金化,导致容量损失和电池失效。
铜箔的局限性: 在高电位下(>3.5 V),铜箔易被氧化,但负极的低电位环境规避了此问题。
3. 工艺与性能需求
导电性与机械性能: 铜箔延展性优于铝箔,可轧制至更薄厚度(6 μm),减轻电池重量;铝箔机械强度更高,适合正极涂布工艺。
界面兼容性: 铝箔与正极材料(如LiCoO、LiFePO)粘结性良好,而铜箔与石墨负极相容性更佳。
4. 其他因素
成本与密度: 铝密度(2.7 g/cm³)低于铜(8.9 g/cm³),可减轻电池质量;铝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应用。
热稳定性: 铜箔导热性优于铝箔,利于负极散热,但铝箔的耐高温氧化性更适合正极环境。
总结:铝箔因高压稳定性成为正极集流体首选,铜箔因抗锂合金化特性成为负极集流体的必需选择,两者协同保障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与安全性。
以上内容均为本人日常工作,交流,阅读文献所得,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文中阐述观点难免会有疏漏,欢迎业内同仁积极交流,共同进步!
参考资料(锂电解码资料库可下载):
1.ATL项目工程部工程手册
2.运用质量工具分析电芯铝壳腐蚀,张欣瑞
3.锂离子电池极片辊压过程中力学与变形特性研究,徐成杰
4.锂电池复合集流体介绍
原文标题 : 为什么锂离子电池正极用铝箔,而负极用铜箔?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7月2日立即预约>> 宾采尔激光焊接领域一站式应用方案在线研讨会
-
7月17日免费报名>> 【颇尔线上研讨会】锂电池制造从原材料到回收的全链路技术解密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7月31日免费预约>> OFweek 2025具身机器人动力电池技术应用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