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量产冲刺!7条GWh产线+30条中试线齐发
最近几个月,固态电池领域热闹非凡。
近日,由奇瑞参股的安徽安瓦新能源宣布,其自主研发的GWh级新型固态电池生产线首批工程样件成功下线。至此,我国目前的GWh级固态电池生产线有望增至7条,并且超过30条固态电池中试线几乎齐头并进。
GWh级产线集群,量产版图初现
固态电池的产业化竞赛已进入规模化阶段。安瓦新能源新近投产的1.25GWh产线通过正负极干法制造技术,将传统锂电池11道核心工序精简至5道,使固定资产投入降低30%,能耗减少20%。首批下线的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300Wh/kg,通过严苛针刺测试实现“不燃不爆”,第二代400Wh/kg产品已进入试制阶段。
这条产线只是中国固态电池产能扩张的冰山一角。目前国内7条GWh级产线各具特色,覆盖半固态到全固态技术路线:
清陶新能源2020年建成全球首条1GWh固态动力锂电池规模化量产线,率先验证氧化物路线工程可行性;赣锋锂业2022年投产2GWh固液混合电池产线,实现锂资源企业向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延伸;卫蓝新能源规划20GWh产能聚焦储能场景,珠海基地首期6GWh生产线已投产;蜂巢能源瞄准350-500Wh/kg能量密度区间,计划年内实现车规级应用;中固时代与合源锂创分别规划2GWh和10GWh产能,加速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
这些产线设计兼容三元、磷酸铁锂等多化学体系,为后续技术迭代预留空间。尤为关键的是,干法制造技术解决了固态电解质对水分控制的严苛要求,避免了传统湿法工艺的高能耗和烘干难题。
中试线网络,技术孵化器全面启动
如果说GWh级产线是产业化的主战场,那么超过30条中试线则构成了技术突破的神经网络。这些中试线正以惊人的密度在全国铺开,成为下一代技术孵化的核心载体。
福建宁德建设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专用产线已落地,计划2027年量产450Wh/kg产品。这条产线承载着行业对全固态路线的战略布局,其技术突破将直接影响行业走向。
国轩高科0.2GWh中试线表现亮眼,以90%的良品率支撑全固态电池装车测试,该电池采用硫化物体系,能量密度350Wh/kg,循环寿命超1000次。目前搭载该电池的车型已开启路测,累计行驶里程超1万公里。
研发进程更是快于预期,比亚迪60Ah全固态电芯中试样件能量密度达400Wh/kg,自2013年启动全固态电池研发,经历多轮技术迭代,如今进入产业化冲刺阶段。
这些中试线不仅覆盖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三大电解质路线,更在材料与设备环节催生变革:
国轩高科开发的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达到16mS/cm,较2024年提升60%;中科固能研发出全球首款可连续成卷生产的硫化物全固态电解质膜,厚度仅15-25微米,单卷长度超1000米。
设备领域的创新同样令人振奋。多家企业已开始向头部企业交付全固态电池整线设备;曼恩斯特推出的干法整线集成方案,将加料、混料、纤维化、制膜、辊压等环节整合,实现连续化生产,能耗减少50%以上。
设备市场爆发,千亿赛道开启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中,设备领域正率先受益。据行业白皮书预测,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079.4亿元。这一数字背后,是干法电极设备、辊压设备、等静压设备、叠片机等关键设备的市场需求飙升。
与传统液态电池相比,固态电池设备投入显著增加。液态电池单GWh设备成本约1亿元,而全固态电池单GWh设备价值量高达4-5亿元。这种差异主要源于设备效率降低、设备数量增加(等静压机需多台配置提升产能)和干法工艺难度指数级上升三个方面。
前道工艺的路线选择至关重要。在量产线上,湿法工艺成熟度更高,生产速度可达50多米/分钟;而干法工艺生产速度则更慢,建设GWh产能需配置更多设备。因此头部企业多采取折中方案:正极采用湿法工艺,负极用干法工艺,平衡产出与成本。
中道设备面临三大难点:叠片工艺因固态电解质膜强度低易断裂,需采用热复合转印工艺;等静压技术存在温等静压与冷等静压争议;激光焊接需求大幅增加。这些技术挑战正是设备企业创新的焦点。
从产线到应用,产业化路径清晰
随着产能建设与技术突破同步推进,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路径日益清晰。2025年半固态电池将率先量产上车,2027年全固态电池中试下线,已经成为了市场和行业的共同期待。
半固态电池已进入收获期。根据GGII预计,2024年固态电池出货达7GWh,2030年出货有望超过65GWh;到2035年,出货量有望进一步扩大至超过300GWh。目前多家车企布局固态电池车型,包括比亚迪、上汽、宝马、奔驰等,且半固态电池已经实现上车应用,从目前部分搭载半固态电池的车型来看,基本集中在车型级别在C级,售价在30万元区间的高端车型。随着多家企业产线年内量产,2026年半固态电池市场渗透率有望接近5%。
全固态电池则进入“中试冲刺”阶段。多家企业公布了明确时间表:
宁德时代计划2027年小批量生产硫化物电池,能量密度450Wh/kg;合源锂创规划10GWh全固态产线分三期建设,预计2025年11月产品下线;蜂巢能源计划2025年实现350-500Wh/kg固态电池在量产车上应用;天鹏电源计划2027年量产能量密度500Wh/kg以上全固态电池。
行业预测显示,到2027年中国固态电池出货量或将达到18GWh;截至4月国内相关企业数量超280家,深度布局电池企业超130家;到2030年,固态电池可能占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解质材料体系构成的10%左右。
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天鹏电源350Wh/kg固态圆柱电池目标应用于具身机器人、低空飞行器、e-Bike等终端领域;清陶能源314Ah大容量半固态电池已应用于三峡储能项目及通信基站;广汽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计划2026年量产搭载高端车型。
EVTank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7条GWh级产线已投入建设,30余条中试线遍布全国。研发中心里,第三代全固态电池样品正在测试台上进行充放循环。
当这些电池装入电动汽车、储能电站和飞行器,能源存储的边界将被重新定义。这场始于实验室的固态革命,正加速驶向产业化的快车道。
原文标题 : 固态电池量产冲刺!7条GWh产线+30条中试线齐发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7月17日免费报名>> 【颇尔线上研讨会】锂电池制造从原材料到回收的全链路技术解密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30-8.1预约参观>> 2025WAIE-光伏储能应用大会暨展览会
-
7月31日免费预约>> OFweek 2025 具身机器人动力电池技术应用大会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