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嘉元科技(688388)公告,公司于11月4日与宁德时代签订了《框架协议》,宁德时代将公司作为铜箔及新型电池用负极集流体材料(含固态电池用铜箔)优选供应商。
同时,协议明确,在2026-2028年三年间,宁德时代计划向嘉元科技采购电池负极集流体材料,嘉元科技各年需按不低于15.7万吨、20.4万吨、26.5万吨的年度产能,优先保障宁德时代需求,三年供应合计高达62.6万吨。
与以往合作不同的是,此次协议涵盖了从供应、研发到生产的全产业链环节,双方将在新型电池用负极集流体材料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特别包括固态电池用铜箔这一前沿技术。
业绩回升迎转折点
资料显示,嘉元科技主要从事各类高性能电解铜箔的研究、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为锂电铜箔、电子电路铜箔,主要用于锂电池的负极集流体、覆铜板(CCL)、印制电路板(PCB)的制造,在高端锂电铜箔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劲,市占率达50%,稳居行业前列。
目前,锂电铜箔是嘉元科技核心业务和主要收入来源,这背后的关键驱动力正是宁德时代。
回顾双方合作历程,可追溯到2017年。根据国海证券此前研报,2017年嘉元科技向宁德时代销售额上涨107%,主要系宁德时代双光8微米的需求增加。此后对宁德时代的销售额不断上涨,并于2019成为公司最大客户,实现9.8亿元的销售额,约占嘉元科技年度收入的68%。
2021年12月,双方合作迈入新阶段,嘉元科技与宁德时代计划在梅州市设立合资公司,建设年产10万吨高端锂电铜箔项目,全部产品优先向宁德时代供应。合资公司嘉元时代已于2022年2月成立,合资项目一期(5 万吨)已完成厂房建设,首期生产线正式试产,后期嘉元科技将根据市场情况推进该项目建设进度。
虽有宁德时代的加持,但也抵不住行业和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挑战。2024年,嘉元科技的营业收入虽然同比增长31.69%,达到65.22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亏损2.21亿元,同比下降1259.39%,由盈转亏。
进入2025年,嘉元科技业绩开始回升,在第一季度就成功扭亏为盈,实现归母净利润2445.64万元。2025年前三季度,嘉元科技实现营业收入65.4亿元,同比增长50.71%;归母净利润4087.6万元。
此次与宁德时代的新签协议,将为嘉元科技提供稳定的产能输出预期,有效提升产能利用率,进一步巩固其在锂电铜箔行业的竞争力。
在产品结构方面,嘉元科技锂电铜箔产品矩阵丰富,覆盖极薄、中高强、超高强、特高强等全系列产品。在极薄铜箔领域,4.5微米、4微米产品已实现大批量稳定供货,3.5微米产品进入小批量供应阶段,3微米产品已具备量产实力;中高强铜箔出货量占比超50%,已成为主力产品;超高强铜箔已实现规模化供应,特高强铜箔也通过了客户的测试,已开始批量供应。
此外,嘉元科技铜箔产品已覆盖半固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不同技术路线所需铜箔,已向多家企业批量供货,预计未来供货量将不断提升。2025年公司固态电池铜箔出货量预计为100吨左右。
除传统锂电铜箔外,嘉元科技已积极布局AI领域所需的HVLP铜箔等高端产品。目前,其HVLP铜箔产品正在客户验证阶段中,在江西赣州龙南布局的电解铜箔生产线规划总产能为3.5万吨,现已投产产能达1万吨以上。
与此同时,嘉元科技还布局了用于芯片封装的可剥离超薄铜箔相关项目,预计首条生产线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试产, 2026年底可实现70万平方米/年。
宁德时代全速“锁料”
今年以来,宁德时代已频繁向上游材料企业下发大单,进一步稳固供应链体系。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是宁德时代锁单的重点之一,其今年已与龙蟠科技、万润新能、富临精工等签署了多个订单,共同特点是长期合作,期限多为3-5年,甚至更长,且涉及海内外供应。
龙蟠科技:宁德时代1月与龙蟠科技签订年度采购协议,采购上限设定为70亿元;9月双方再签采购合作协议,约定海外工厂15.75万吨(2026年第二季度至2031年间)的供应量,合同总销售金额估算超60亿元。
万润新能:宁德时代5月与万润新能签署协议,约定2025年5月至2030年期间采购约132.31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富临精工:宁德时代6月与富临精工签署补充协议,向后者支付5亿元预付款,支持其磷酸铁锂产能建设。协议修订后,采购期从2027年延长至2029年,采购规模也相应扩大;9月,双方再次签订高达15亿元的预付款协议,同样用于锁定江西升华承诺磷酸铁锂供应量和支持其原材料建设,这笔15亿元的预付款也将在今年全部执行完毕。
宁德时代密集签订锁单背后,是“以长单锁未来”。
国金证券电新研究员胡媛媛指出:“动力电池增势稳健,同时今年以来国内外储能装机大幅放量,成为拉动磷酸铁锂出货攀升的重要力量。”
而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也需要为当前及下一轮产能释放积蓄力量。宁德时代此前预计,到2025年,包括其神行超充电池在内的快充电池产品出货比例将超过70%。此外,宁德时代海内外多个电池生产项目正在推进中,也需要提前做好储备,通过预付资金、长单锁价等方式,既保障了自身供应链安全,也为上游企业扩产提供资金支持,降低其经营风险,构建更为稳定的产业生态。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