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领益智造(002600)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国泰君安国际独家保荐。
领益智造曾于2021年6月30日首次递表港交所,启动“A+H”计划,但于2022年4月终止。

从果链依赖到多元突围
资料显示,领益智造成立于2006年,2018年登陆深交所,系国内精密智造领军者。
回顾领益智造的发展历程,其成长基因与消费电子深度绑定。
领益智造的前身为成立于2006年的领胜电子,主要从事模切业务。2008年,领胜电子成功切入苹果产业链,其业务快速起量,自此迈出高速发展步伐。
2012年,领益科技成立,并通过设立、收购深圳领胜、深圳领略、苏州领裕等多家子公司,将公司业务拓展至冲压、CNC、紧固件、组装等领域,也相继进入了VIVO、OPPO和H客户等公司供应链。
2018年,领益科技反向收购上市公司江粉磁材借壳上市后更名领益智造。但正是在借壳上市这一年,领益智造因苹果业绩波动及收购遗留问题陷入净利润亏损6.8亿元的困境。
这场“阵痛”也成为领益智造战略转型的起点,公司此后开启了精密制造能力复用的“三级跳”:2019-2020年,收购珠海伟创力等获得整机组装能力,并收购全球无线充电龙头Salcomp拓展海外市场;2021-2023年,收购浙江锦泰切入动力电池结构件领域,并与AMD合作开发AI服务器散热方案,正式迈入AI硬件领域;2024年开始,则将自身定位为“AI终端硬件制造平台”,业务板块划分为AI终端(“人眼折服”:人形机器人、AI眼镜、折叠屏、AI服务器)、汽车和低空经济及清洁能源三大板块。
目前AI终端业务已成为领益智造业绩的基本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于2024年按收入计,领益智造在全球AI终端设备高精密功能件市场以6.7%的份额排名第一,在高精密智能制造平台市场以1.5%份额排名第三。
业绩方面,据招股书,2022年-2024年,领益智造营收分别为345.03亿元、341.54亿元、442.6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15.6亿元、20.14亿元、17.61亿元。可见,2024年其增收不增利。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75.9亿元,同比增长19.25%;期内利润为19.66亿元,同比增长39.64%。
新能源赛道的关键落子
在多元化布局中,电池结构件是领益智造向新能源领域延伸的关键落子。2021年2月,公司通过收购浙江锦泰电子,正式布局动力电池方壳、电芯钢/铝外壳、盖板、转接片、软连接等结构件产品。
浙江锦泰的技术积累为领益智造提供了高起点。在动力电池材料成本中,精密结构件占比约为10%-16%,浙江锦泰在精密部件的模具开发与量产能力与领益智造的精密制造平台形成协同,推动公司成为奔驰、宝马、保时捷、特斯拉的结构件供应商。
此后,领益智造在动力电池结构件领域迅速崛起,2022年的汽车业务收入同比大增166.32%至11.8亿元;成为北美新能源大客户的重要供应商。2023年8月更与德国某整车厂旗下动力电池子公司签订《提名协议》,供应动力电池盖板、模切件及相关注塑、冲压件,协议履行预计将在2025年至2029年为公司增加约22亿元收入。
在动力电池结构件领域站稳脚跟的同时,领益智造正积极向汽车及低空经济领域纵深拓展。
其中,在低空经济领域,领益智造已取得不错的成绩。2024年5月,公司开始向低空经济头部客户批量交付注塑结构件;11月,开始向低空经济行业头部大客户批量交付植保机碳纤维桨叶产品。
在汽车领域,领益智造正筹划通过并购拓展汽车业务。今年4月公司公告,拟通过发行可转债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江苏科达斯特恩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46%股权,切入汽车饰件总成领域。该交易已于11月变更为仅现金收购,此前公告的交易价格约为3.32亿元。
10月29日,领益智造再宣布一项重大收购计划:公司及全资子公司领益科技拟以24.04亿元现金收购浙江向隆96.15%的股权。
浙江向隆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以专业研发、制造、销售汽车等速驱动轴、传动轴为主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客户覆盖大众、丰田、长城汽车、比亚迪、蔚来汽车、零跑汽车、广汽、一汽等新能源及燃油车整车厂商,以及庞巴迪(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北极星(Polaris)等全球全地形车头部品牌。截至2025年6月30日,浙江向隆总资产23.35亿元,净资产8.27亿元;2024年营收19.94亿元,净利润1.27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9.69亿元,净利润9204.89万元。
值得指出的是,交易对方承诺,浙江向隆2025年至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75亿元、2亿元及2.25亿元,三年净利润累积不低于6亿元。
显然,领益智造这两笔收购旨在深化在汽车产业的布局,与公司现有的动力电池结构件业务形成协同,丰富产品矩阵,实现产业升级布局。
2025年上半年,领益智造汽车及低空经济(含动力电池结构件)业务营收为11.83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5%,但同比增速达到38.41%。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储能需求增长及低空经济产业化加速,这一板块有望与AI终端业务形成“双轮驱动”。
总结
从消费电子到AI终端,从汽车零部件到低空经济,领益智造的战略逻辑始终围绕“精密制造能力复用”,以技术跨界降低拓展成本,实现了从早期依赖苹果产业链到如今构建多元化增长引擎的韧性发展。此次港股IPO若成功,或将为其“第N增长曲线”提供资金支撑,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