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电池大合作来了!
在全球电动车产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动力电池技术的下一代突破点——全固态电池,再次迎来里程碑式进展:10月31日,韩国电池巨头三星SDI正式宣布,与德国豪华汽车制造商宝马集团及美国电池技术先锋Solid Power共同签署了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三方协议,携手开展全固态电池的验证项目。
根据协议,三星SDI将采用Solid Power研发的固态电解质,供应兼具更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的全固态电池单元。宝马集团将负责配套电池模块及包组的研发。三方旨在基于共同确定的参数与需求评估电池性能,并将其搭载于宝马下一代验证车辆进行测试。
这一合作不仅标志着全固态电池从实验室研发迈向整车集成验证的关键一步,更可能重塑未来高端电动车市场的竞争格局。
一场各展所长的“技术共舞”
此次合作集结了产业链上的三大关键角色,构成了一条清晰的技术与产业分工链条。
技术与制造方面,作为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三星SDI将承担最核心的电池单元制造工作。它将采用Solid Power研发的固态电解质,生产出兼具高能量密度与卓越安全性的全固态电池单元。这意味着,三星SDI强大的工程化能力和大规模制造工艺,将成为将前沿技术转化为现实产品的关键。
核心材料方面,来自美国的初创技术公司Solid Power,是本次合作的“技术基石”。它专精于固态电解质的研发,其提供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体系,被认为是实现电池性能飞跃的核心。它的角色,印证了在下一代技术竞争中,“材料创新”是驱动进步的底层引擎。
终端方面,作为最终的用户和整车制造商,宝马集团将负责将这些全固态电池单元集成到电池模组和电池包中。更重要的是,宝马将基于共同确定的参数与需求,对电池性能进行全面评估,并最终将其搭载于其下一代验证车辆进行 rigorous 的实车测试。这确保了技术研发始终以满足整车性能、安全和体验需求为导向。
这种“材料专家 + 电池巨头 + 整车豪门”的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形成了从材料、电芯到整车的完整闭环,极大地提高了技术落地成功的概率。
待解难题仍存
全固态电池被誉为动力电池的“终极形态”,其核心在于使用不可燃的固态电解质,取代当前液态锂电池中易燃的有机电解液。
然而,从实验室到量产车的过程,全固态电池面前横亘着巨大的产业化鸿沟: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与电极的固-固界面稳定性、以及高昂的制造成本,都是亟待攻克的世界性难题。
正因如此,此次三方合作的重点——“验证项目”,其意义才显得尤为重要。它不再是单一技术的实验室突破,而是要将这些技术集成到一个真实的、严苛的整车环境中,去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全固态电池能否在满足车规级标准的前提下,实现稳定、安全、且具备成本效益的性能表现?
合作的共赢性
对于合作三方而言,各取所需。
对宝马集团而言,面对特斯拉的强势竞争与中国品牌在电动车领域的快速崛起,宝马亟需在下一代电池技术上建立绝对的领先优势,以捍卫其在豪华车市场的地位。通过与最前沿的技术源头和制造伙伴绑定,宝马旨在掌控核心供应链,确保其在电动化转型的下半场依旧保持竞争力。
对三星SDI而言,这是其在全球电池“军备竞赛”中超越宁德时代、LG新能源的关键一役。谁能率先实现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谁就掌握了未来十年动力电池行业的话语权。与宝马这样的顶级客户进行深度绑定与合作开发,不仅为其技术路线提供了最权威的验证平台,也为其在未来高端电池市场提前锁定了重磅订单。
对Solid Power而言,与产业巨头的合作是其技术实现商业价值的最佳路径。对于一家技术型初创公司,借助三星SDI的制造能力和宝马的整车平台,能使其技术更快地跨越从“样品”到“产品”的路程,证明其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与商业潜力。
总结
三星SDI、宝马与Solid Power的这次三方携手,无疑为全球全固态电池的赛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由跨界合作驱动的创新范式。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个过程本身都将极大地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未来或将有更多的这种合作模式出现。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12点击报名>>> 【免费试用】宏集运输冲击记录仪
-
即日-12.25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5(第四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6立即参评>> 2025维科杯第八届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免费参会】2025韩国智能制造及机械设备企业贸易洽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 2025先进电池技术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英飞凌功率器件和方案助力电池化成分容,提供高效率



分享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