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晚间,科信技术(300565)公告,公司董事会同意将“储能锂电池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中尚未使用的3.66亿元募集资金,全部转向“数据中心绿色低碳技术改造项目”。该议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公告显示,“储能锂电池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原计划投资5.4亿元、建设期24个月、新增2GWh储能锂电池电芯和系统组装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为2026年1月8日。
募资转向背后的市场寒流
科信技术此次募资用途变更,是一次基于现实考量的战略撤退。
对于变更原募投项目的原因,科信技术解释称,原募投项目筹划时间较早(2022年),自募集资金到账以来,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储能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原募投项目投资不确定性增加。这一表述背后,是近年来储能行业从蓝海迅速转变为红海的残酷现实。
一方面,2023年以来,储能行业“价格战”“洗牌”等危机不断蔓延,储能电芯价格持续下跌并不断逼近成本线,行业产能利用率大幅下滑,导致已有超3万家储能企业倒下,黑芝麻、科翔股份、宝明科技等多家涉储企业也已终止或延期了相关的储能建设项目。科信技术这一跨界者也处在危险边缘,其2024年储能业务亏损1.18亿元,储能子公司科信聚力框架合同履约率不足1%。
另一方面,储能行业政策导向变化,国家明确“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强制条件”,这意味着储能需通过市场化交易盈利,传统强制配储模式难以为继。
在此背景下,科信技术对原储能项目的态度早已转向谨慎。截至2025年7月31日,原储能项目募集资金余额为3.66亿元,一分钱都未被动用。
相较之下,新选择的数据中心项目是科信技术更为熟悉的领域。该项目已完成试点及市场验证,计划在36个月内完成,总投资4.14亿元。项目初期将重点布局广东、川渝贵等地区,对中小型机房进行智慧化改造,力争逐步辐射全国范围。
数据中心作为高能耗行业,其电力消耗占其总运营成本的绝大部分。科信技术测算,数据中心项目预计年均新增销售收入约1.63亿元,年均新增净利润约1156万元,内部收益率可达13.09%(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约5.86年。这一回报预期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显然比继续投入储能项目更具确定性。
回归主业的“生存之战”
公开资料显示,科信技术成立于2001年8月,2016年11月22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专注于ICT领域,聚焦5G、IoT、IDC技术,已经形成通信网络能源解决方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光通信网络解决方案等产品体系。
自2021年8月开始,科信技术通过设立磷酸铁锂电池产线逐步将业务拓展至储能领域,以期打造公司业务第二增长曲线,降低通信投资周期的波动影响。
然而,储能业务不仅没有成为助力,反而成为了“拖油瓶”。近年来科信技术业绩持续亏损,2021年至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亏损1.20亿元、1313万元、2.24亿元、2.06亿元,四年累计亏损超过5.6亿元,储能业务是主要拖累因素。科信技术在业绩说明会上明确指出:“公司储能板块业务目前尚处于市场拓展阶段,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价格承压等影响,该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
维科网锂电注意到,前述提及的科信技术2022年的募投资金中的1.55亿元流动资金部分已使用完毕。
此外,今年4月,科信技术曾公告,科信聚力与韩国S客户、国内T客户(二者意向采购的产品主要为电芯及锂电池产品)的框架合同履行不达预期,若该合同后续预计无法履行或无法完全履行,可能对科信聚力经营业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据悉,这两个客户涉及的合同总金额达8.6亿元。
这种持续失血状态以及储能业务的巨大不确定性,迫使科信技术不得不重新审视每一项重大投资决策。2025年第一季度,科信技术营收同比大幅增长104.72%至1.43亿元,但仍亏损2131.58万元(+55.67%)。
不过,科信技术并非完全撤退储能业务。其表示将“逐步调整储能业务的产品策略,未来将以高集成化、高附加值的系统级储能产品为主,基础电芯、模组等部件将采用更具性价比的外采模式。”
也就是说,科信技术的的储能业务布局将从全产业链布局转向高附加值运营模式。
至于转向数据中心绿色低碳技术改造项目,科信技术在通信网络能源、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方面有深厚积累,该项目与公司传统优势高度契合,短期可规避储能行业价格战等风险,但长期能否扭转亏损局面,则需验证数据中心节能市场的增长潜力。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