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再加码!1.31亿美元捧场固态电池
一个足以绕过亚洲动力电池霸主的可能。
撰文 |小村
出品 | 光伏Time
大众集团再度宣布向其固态电池合作伙伴QuantumScape追加投资——1.31亿美元。若将这笔资金连同过去三轮累积算入,总投入已超过2.6亿美元。
这是一个曾被称作“PPT电池”的公司,一个十余年来始终未能量产的项目,为何能够获得全球销量前三车企的持续加码?
外媒用了一个不冷不热的标题:“大众继续支持其固态电池合作伙伴”。 在大众内部的战略表述中,这笔投入被视为PowerCo(大众汽车集团子公司)主导新电池标准路径的关键门票,这意味着大众希望在主流电池体系之外,构建一套由自己定义的技术叙事。
此时的动力电池市场早已进入红海厮杀,磷酸铁锂卷价格,三元高镍拼性能,从宁德时代到LG化学,从SK On到松下,全球主机厂几乎都已完成站队。而大众,似乎越来越像一个在错过第一波浪潮后,不甘心的追赶者。
押注QuantumScape,是它试图定义下一个时代的方式。
十年纠缠
2012年,电动车在传统车企眼中尚属边缘项目。大众的一支技术考察队前往美国硅谷,在一个不起眼的实验室里,他们第一次遇见了QuantumScape——那是一家刚从斯坦福大学实验室独立出来的初创公司,核心技术路线是“无阳极”固态锂金属电池。
彼时的QuantumScape技术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仅仅提出了“正极+陶瓷隔膜+留空负极”这种架构设想,连一块完整的样品电芯都未做出。
但对大众而言,它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未来可以绕过亚洲动力电池霸主,另起炉灶。
2018年,大众投出第一笔1亿美元,并与QuantumScape合资成立企业。这是一笔谨慎的战略下注,不涉控制权,也无过高期待。更多的是在布局一条备选路线,为自己电动化的长跑增加一个后备发电机。
真正让QS进入大众核心视野的,是2020年。
这一年,QuantumScape借壳上市,在资本市场敲钟时被冠以“全球第一家固态电池上市公司”的头衔。彼时,美股投资者对清洁能源抱有极高热情,QS市值一度飙升至200亿美元,股价逼近130美元。
同年,大众宣布追加2亿美元投资,并引入达标即付款机制。只有当QuantumScape完成预定技术指标(包括1000次循环、快充能力、稳定能量密度)后,尾款才会被触发。这在合作条款中,是一份充满试探的合同。
一年后,QS宣布完成关键性技术验证——即便只是样品实验室版本,但大众仍履约支付尾款。
技术团队的信心在上升。2021年秋天,大众正式成立旗下电池子公司PowerCo,启动自主电池体系建设。从此,这场押注,逐步从外围合作迈入战略核心。
然而,最难的阶段,往往出现在热情退却之后。
2022年至2024年,QS迟迟未能交出车规级电芯样品,多层结构良率问题频现,陶瓷电解质稳定性仍无法量产化控制。QuantumScape不断延迟其量产进度表。
大众开始遭遇反噬——投资者开始讨论大众是否过度依赖这家企业公司;QS股价也从2021年的高点一路跌至不足10美元,市值蒸发九成。
但大众没有中止合作。相反,它签下了又一项关键协议。
未来三年内分阶段支付至多1.3亿美元,换取三项权利——中试产线主导、下一代技术优先使用、电池产品的对外销售授权。
这一阶段的关系,已经不再是简单投资。大众逐步嵌入QuantumScape的技术节点、工艺迭代、样品验证流程中,它决定参与研发。
这份决定性的协议,也暴露出大众的矛盾心理。
它寄望用自己体系能力——工程师团队、测试平台、供应链协同——去托起一个仍在沉浮中的技术路径。
深度捆绑
2025年7月,大众第四次出手——通过PowerCo再投1.31亿美元。
如果说前几轮投资还有万一成了的侥幸色彩,那这一轮便是更深度的捆绑。对大众来说,再退一步便是将多年努力归零。
QS的技术,在纸面上仍有诱人魅力,无阳极设计可大幅提升能量密度,陶瓷电解质提升安全性,10分钟充至80%的快充指标,在实验室条件下的1000次循环保持95%容量……一系列数据堪称理想电池的模板。
2024年底,QS推出首款B样本电芯QSE-5,体积能量密度达844Wh/L,重量能量密度301Wh/kg,表现已与最优三元高镍电池不相上下。
但大众心知肚明,从B样品到商品电池,中间是一道横跨数年的工程鸿沟。
陶瓷隔膜良率、层压均一性、锂金属沉积稳定性,每一个环节都仍在攻坚。量产周期、供应链协同、认证体系等现实问题,更是令每个QS样品电芯价值连城。
大众也不是没有别的选择。它与宁德时代合作的MEB平台、与SK On、LG签订的大批订单、甚至正在开发的磷酸铁锂版本,早已满足主流车型的规模化交付。
可这恰恰是问题的另一面,大众在当前主流电池路线中并不掌握定义权。
电池行业正从代工思维走向平台思维,拥有BMS逻辑、材料接口、固件控制权的玩家,才能在产业链中向上捕捉溢价。而大众如选择磷酸铁锂与三元电池,则将受制于人。
QuantumScape虽小,且未完成量产交付,但它象征着一个机会窗口。
现在就断言大众在固态电池上的巨额押注是否值得,仍嫌过早。
毕竟,量产之路仍布满技术与工程的未知数,QuantumScape距离真正的规模交付仍有距离。但必须承认——此刻的固态电池,距离市场从未如此之近。
无论是B样本电芯QSE-5的实物验证,还是大众PowerCo直接介入中试线的决心,都意味着这条实验室技术通往产业化的隧道尽头,已有一线微光。
与几年前只停留在纸面与PPT上的承诺相比,如今的固态路径,正逐步获得工艺验证、资本支持与车企主导的三重保障。即便不考虑是否最终取代磷酸铁锂或三元体系,其在高端市场、安全应用与能源密度要求极高的场景中,仍可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细分通道。
换言之,我们尚不能肯定它是否会成为主流,但已有足够理由不再将其视为遥不可及的梦想。
原文标题 : 大众再加码!1.31亿美元捧场固态电池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