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在压力山大的锂电圈里,“非主流”悄悄赚了钱?

2025-08-20 18:16
零碳知识局
关注

行业狠狠卷,蔚蓝悄悄赚。

 撰文 |宏海

 出品 | 零碳知识局

2025年上半年,在整个锂电行业普遍感受到增速放缓、价格承压的大背景下,蔚蓝锂芯这家意料之外地交出了一份罕见的倍增答卷。

近日,蔚蓝锂芯发布2025半年度公告。

根据公告显示,蔚蓝锂芯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约为37.27亿元,同比增长21.59%;归母净利润约为3.33亿元,同比增长99.09%;扣非净利润约为3.56亿元,同比增长186.51%。

此外,蔚蓝锂芯如现金流量、每股收益、总/净资产等其他财务指标均实现增长。

在现在大电芯、储能热的趋势下,对一家主营小型动力、圆柱电芯的企业而言,这种增长节奏是在意料之外的,然而,如果较为深入地去看蔚蓝锂芯的业务情况,这种表现也在情理之中。

不逐大势,但守小局

蔚蓝锂芯主要从事锂电池、LED芯片及金属物流配送三大业务,拥有20多家控股及参股子公司遍布于马来西亚、中国华南地区和华东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蔚蓝的锂电主业由其全资子公司天鹏电源承载,天鹏电源在圆柱动力电池领域具有20年的研发和制造经验的积累。

这个起步于消费类电池的老牌选手,在大动力、储能等热门领域轮番热炒的几年里,没有选择盲目追随风口,而是继续深耕小型电动工具、智能清洁、园林设备、BBU后备电源等冷门市场。

2025年上半年,新兴应用场景如AI机器人、eVTOL、生物医疗等也开始贡献订单,与多个头部客户展开产品验证合作。

报告期内,公司锂电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95亿元,同比增长44.24%;毛利率21.62%,同比增长6.49%。

此外,在8月19日投资者调研纪要中,蔚蓝锂芯披露上半年锂电池出货量合计约3.1亿颗,其中二季度出货量约1.77亿颗,一季度约1.33亿颗。

实际上,蔚蓝锂芯的打法很好理解。不拼总量、不争地盘,而是聚焦产品性能、工艺和新应用。在其他厂商陷入大电芯、储能系统卷规模、卷价格时,蔚蓝反倒靠小而精的电芯产品获得了更高毛利和客户黏性。

只不过,这种非主流的选择也意味着对新技术趋势、客户结构和场景落地的判断压力将持续加大,一旦判断失误或核心客户变化,风险同样不可忽视。

蔚蓝锂芯也表示,其锂电池出货量提升,除了锂电行业本身保持复合增长外,其深耕国际大客户多年,相较于竞争对手,已从满足普通产品需求逐步向中高端领域迈进,且已有部分领先产品。

在出海方面,蔚蓝锂芯也有着自己的考虑。

先行一步,并非无忧

如果说上半年的业绩增长体现了蔚蓝锂芯的产品能力,那马来西亚的投产,则是对其战略执行的阶段性考验。

2025年4月底,蔚蓝锂芯位于马来西亚的锂电工厂正式投产。这个项目并非原规划中锂电二期的落脚点,而是经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紧急调整后的决定,从国内扩产转向海外设厂,本质上是外部政治风险下供应链布局调整。

根据公告,公司原本拟投入1亿元建设国内产能,后因海外客户要求明确、外部政策环境趋紧,优先调拨至马来西亚。

这一转向虽然完成得很快,但带来的变化和风险也很明显。

首先是投产爬坡周期和产能利用率问题。

截至2025年6月底,蔚蓝锂芯仅披露项目顺利投产,未披露爬坡进度、产线良率或客户验证节奏,这意味着实际放量尚待观察。

其次是本地化管理与人力组织能力考验,毕竟境外产线在初期往往存在人才结构、质量体系磨合、物流成本偏高等现实挑战。

更重要的是,马来西亚本身也非完全稳定的避风港,其对上游材料的依赖、当地制造配套与能耗成本等因素,也可能在未来影响盈利模型。

当然,从客户视角看,这座海外工厂的确能提升蔚蓝的供应链稳定性,减少中美贸易摩擦风险。马来西亚产能对于蔚蓝锂芯切入全球OEM订单,也固然起到“敲门砖”的作用。

然而,从蔚蓝锂芯本身看,它更像是一道正在做的试题,而非已完成的加分项。相比很多同行频频在资本市场强调大模型储能、钠电超前布局、生态闭环,它的技术节奏显得朴素甚至有些慢。

虽然蔚蓝在高倍率圆柱电芯上不断加码,如与 Molicel 联合推出新品,切入机器人和电动自行车等高性能场景;半固态电芯首次突破 350Wh/kg 并具备量产能力;在正负极材料、结构件和电解液等环节也披露了协同研发进展。

但问题也摆在眼前,如果圆柱路线在中大型储能和新能源车的主流市场中逐渐被边缘化,公司前期积累的技术资产转化效率就会打折扣。

另一方面,依靠小客户、细分市场来维持毛利虽然相对稳妥,却同样受制于客户集中度和市场景气度,一旦出现波动,风险也会被放大

换句话说,这是一场围绕能否持续、稳定交付的长期拉锯战,在这场战斗里,蔚蓝眼下占了先机,但距离高枕无忧还很远。

走通了一程,远未到终点

在这个锂电行业集体转向大电芯、大场景、大融资的“大”时代下,蔚蓝锂芯选择了一条不吵不闹的路。

它没有跑去拼储能系统集成,也没有卷进方壳/大圆柱大战,更没有下场征战大电芯,而是专注在圆柱小动力、电动工具和AI机器人这些听起来不够性感的务实型市场。

从上半年的财报看,蔚蓝锂芯的路线算是走通了:依托高毛利、小而精的技术产品,公司不仅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净利润更是接近翻倍;同时,在海外建厂、技术爬坡、客户拓展三条线上都保持着推进节奏。

在产业链泡沫逐渐出清、非主流路线重新被理性审视的当下,蔚蓝这种不迎合、不冲刺的路径,或许反而具备更强的耐力。

但这只是阶段性成果。

未来,蔚蓝锂芯能否把多点开花的小成果,转化为有规模、有溢价的大业务,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分散的局部领先,沦为一个稳健却始终在二线的供应商角色,仍是疑问。

靠产品兑现增长固然可喜,但行业周期的波动、技术路线的变革、客户结构的稳固,这些风险始终悬在头顶,提醒其不能掉以轻心。

       原文标题 : 在压力山大的锂电圈里,“非主流”悄悄赚了钱?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