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K制造工艺系列:锂电池膨胀现象与泡棉缓冲材料的设计
上篇文章介绍了锂电池膨胀的原因和危害,可以简单总结如下:
模组中看似普通的缓冲材料,实际上却是吸收电芯膨胀力的关键材料。缓冲材料的结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等都需要精准调控,才能保证PACK的安全性和寿命。
本文约2000字,9张图片
阅读预计3-4分钟~
01 缓冲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电芯的膨胀是其正常的“呼吸”现象——体积变化,如果采用刚性结构限制其尺寸和位移,反而会加速内部应力积累,缩短电芯寿命。
电芯膨胀力的缓冲材料多采用泡棉类材料(硅泡棉、CR、PU、MPP、EVA等),其"软而韧"的特性,既能吸收膨胀产生的机械能,又能通过形变释放内部压力。
泡棉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是其核心指标。
(1)力学性能
泡棉的弹性模量需与电芯的膨胀力相匹配。目前的一些数据显示,电芯的膨胀力大小从几KN到20+KN都有,因此需要泡棉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避免被压溃失效。
弹性模量主要衡量材料的软硬程度
压缩回弹性:一般要求永久变形率<5%(如硅胶泡棉,压缩率30%时应力0.3-0.5 MPa)
预留膨胀间隙:缓冲材料压缩应力一般需控制在0.2-0.8 MPa;电芯间的预留间隙一般为电芯厚度的2-3%。
例如,目前主流的314Ah储能电芯厚度为71mm,则电芯间的预留间隙应该为71*2.5%=1.8mm(取整)
(2)泡棉的压缩曲线
上图有两种泡棉的压缩曲线,你知道选用哪种更好吗?
答案是:泡棉A。
对于电芯间的缓冲材料的压缩曲线,我们希望其具备一些特性:
低初始刚度(弹性模量0.1-0.5MPa):平缓压力上升,避免电芯瞬时过载;
宽平台区(30%-70%应变):稳定吸收膨胀力,适应非均匀形变;
高回弹率(>90%):卸载后快速复原,压缩永久变形率<5%,保障长期缓冲效能。
(3)化学稳定性
电解液一般含有极性溶剂和锂盐(LiPF),具有强腐蚀性。对于缓冲材料,化学稳定性是其长期可靠性的核心指标。稳定的化学性质可避免电解液泄漏时,泡棉被腐蚀,发生溶胀降解和化学分解,导致材料脆化失效。
02 缓冲材料的结构设计
(1)预紧力和过压力
电池包密封螺栓在拧紧时也有一个预紧力,但是模组的预紧力与之不同,主要指的是电芯堆叠为模组时受到的夹紧力。
预紧力的作用:保证模组的吊装转运、抗振动和冲击。
一般范围:1-3kN,储能模组由于尺寸较大,可能达到6kN,甚至更高
如果钢带打包,必须使模组达到过挤压状态,才能将钢带安装到指定的位置。
过压力:使模组实际尺寸比原设计尺寸小的力(即模组处于过挤压状态)
作用:为了钢带能够安装,模组实际尺寸必须比原设计尺寸
目前,锂电池模组多采用CTP工艺方案,取消了传统模组的侧板设计,通常采用捆扎带与端板配合,以夹紧单体电池组并抵抗各单体电池的膨胀力。
模组打包的方式对模组的性能、安全性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打包方式:模块盒、打包带、钢带、侧板焊接或铆接或螺栓连接。
挤压工装:模组的堆叠制造必须通过挤压工装实现。
其原理为:将电芯固定在两条导轨之间,按一定排列方式粘贴泡棉,端板固定于工装上,在液压/气动驱动下夹紧电芯组,均匀施加压力。同时,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控电芯预紧力。
操作目的:
固定模组内电芯、提供足够的结构稳定性
限制模组尺寸,防止挤压后模组尺寸回弹,使其顺利入箱
缓冲材料一般需要通过背胶粘贴在电芯大面,分为单面背胶和双面背胶两种。双面背胶可以实现更高的模组结构刚度,即电芯之间的夹紧力更大,适用于模组长度较大的场合。
目前,某些储能模组长度已经达到1米左右的长度,长度越大,吊装入箱的难度和风险越大。
(2)泡棉的结构设计
目前,泡棉材料的主流结构有3种:回型框、两条竖框、大面
实际上,通过原位压力映射、CT扫描、有限元仿真等方法,可以发现电芯产生的膨胀力往往不是均匀分布的。
1)电芯中间区域区域的膨胀力一般大于边缘的膨胀力,因此某些电池包模组为了均匀分散膨胀力,采用“回型框”形状的缓冲材料(即泡棉材料中间开孔)。
2)一些更激进的方案可能会采用“两条竖框”形式的泡棉,即只在电芯的大面的两侧贴两个竖条形的泡棉。
不过这种方案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激光焊接过程可能残留焊渣(存在一定概率),飞溅落入电芯之间(该方案电芯上边缘没有遮挡)。
3)此外,在一些膨胀力较小的场景下,也可能直接采用整块泡棉粘贴于电芯大面作为缓冲材料。
选用优先级:回型框>整块大面>两条竖框
免责声明:个人能力有限,如有错误之处,欢迎指出~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所用图片、文字部分来源自网络,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将立即删除,无任何商业用途!
原文标题 : PACK制造工艺系列:锂电池膨胀现象与泡棉缓冲材料的设计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7月2日立即预约>> 宾采尔激光焊接领域一站式应用方案在线研讨会
-
7月17日免费报名>> 【颇尔线上研讨会】锂电池制造从原材料到回收的全链路技术解密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7月31日免费预约>> OFweek 2025具身机器人动力电池技术应用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