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宁德时代锂矿停产,反内卷下狠招?

2025-09-09 11:46
城市汽车
关注

锂价连涨、巨头停产、政策收紧,新能源产业链正迎来深度洗牌与价值重估。

近期锂电行业可谓风波不断,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在江西宜春的锂矿项目突然宣布停产,叠加另一锂业巨头雅保在智利的生产线也传出部分停运,迅速引发资本市场强烈反应。

碳酸锂期货合约迅速涨停,现货价格连续多个交易日上行。这一系列事件表面看是企业生产许可或安全管理的个案,背后却也暗藏着锂电产业正经历一场从粗放扩张向规范发展的转型。与此同时,我国乘用车市场虽保持增长,但内部结构正出现显著分化,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自主品牌表现强劲,出口市场也呈现高质量增长。

在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推动下,锂作为关键战略资源的地位日益突出,其供应稳定性与价格波动直接关系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本与控制能力。而乘用车市场作为锂资源最重要的下游应用领域,其产销结构、技术路线和政策环境的变化,也同样反向作用于上游材料行业的战略布局与发展节奏。两大领域正处于彼此影响、相互塑造的关键阶段。

停产事件驱动锂价重估与产业治理升级

宁德时代旗下宜春时代矿业因“采矿证到期”暂停开采,企业表示正积极推进许可证续期工作。该矿伴生氧化锂资源规模巨大,折算碳酸锂当量超过六百万吨,是国内锂资源供应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同一时期,市场传出雅保在智利的生产线因安全原因部分停产。尽管消息未获完全确认,但仍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锂供应收紧的预期。资本市场反应迅速,锂矿、盐湖提锂及相关金属板块股票大幅上涨,碳酸锂期货出现涨停,现货市场价格连续五个交易日上行。

这一波动并不是单独事件,背后其实是政策层面不断加强资源开发管理与行业治理的结果。七月起,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正式实施,明确将锂列为独立矿种,并提高了伴生矿认定的品位门槛。根据新规,氧化锂品位需不低于0.4%,而宁德时代宜春项目实际含量仅0.27%,这意味着企业可能面临矿种重新申报、补缴资源税等多重压力。江西宜春市自然资源局也早在七月中旬就已要求八家涉锂企业完成储量核实报告,纠正以往以“陶瓷土矿”名义越权审批的历史问题。

这一系列动作表明,锂资源开发正逐步告别过去的粗放增长模式,转向更加规范、集约的发展路径。政策调控不仅着眼于解决眼前问题,更旨在建立长效机制,推动资源向具备技术、管理和合规优势的企业集中。锂矿开采的合规成本正在显著提高,部分高成本、低品位的产能将逐步退出市场,从而优化行业整体结构。这也反映出国家在战略资源管理上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资源安全,希望通过制度设计遏制行业低价恶性竞争,避免重蹈钢铁、光伏等行业产能过剩的覆辙。

车市稳健增长与结构性转变提供需求支撑

尽管锂资源供应出现短期扰动,新能源汽车市场仍保持稳健增长,为锂产品需求提供坚实支撑。七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82.6万辆,同比增长6.3%,较2023年同期历史最高水平仍增长3%。今年一至七月累计零售1272.8万辆,同比增长10.1%,车市整体呈现“前低中高后平”走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车在国内零售中的渗透率已升至54.0%,意味着每销售两辆乘用车中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反映出市场转型已进入深化阶段。

从车辆动力类型看,纯电动车型表现尤为突出,七月零售同比增速达到24.5%,插电混动车型增速小幅下降0.2%,增程式车型则下降11.4。在新势力车企中,纯电动与增程式的结构占比从去年的43:57变为64:36,显示出技术路线偏好正在发生变化。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中继续占据主导地位,七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达74.9%,而主流合资品牌仅有6.7%,反映出国内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中已取得明显领先。

出口市场也成为重要增长极。七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达47.5万辆,同比增长25%,其中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44.7%,较去年同期增加19%。自主品牌出口达到41.5万辆,同比增长34%,比亚迪、奇瑞、特斯拉中国等企业表现尤为突出。不仅出口数量增长,出口模式也在升级,从整车出口向CKD散件出口和海外本地化生产转变,长城汽车、比亚迪等企业在海外体系建设上取得积极进展。出口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化提供了更可持续的路径。

反内卷政策效果也在车市运行中得到体现,七月乘用车市场降价车型数量为17款,较去年同期23款有所减少,市场秩序明显改善。新能源车促销力度维持在10.2%的水平,传统燃油车促销为23.4%,整体价格环境趋于稳定。一到六月汽车行业利润率达到4.8%,虽仍低于下游工业企业平均水平,但较一到五月的4.3%有所改善,其中六月当月利润率高达6.9%,反映出行业在规模增长和价格趋稳的双重作用下效益逐步提升。

产业链协同发展与未来走向

锂资源供应收紧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稳健增长,正在共同推动产业链走向协同发展与深度整合。短期来看,锂价上涨将增加动力电池生产成本,车企需在消化成本与调整价格之间寻求平衡,这可能加速行业洗牌,使资源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同时,政策调控也倒逼企业加强技术升级与资源高效利用,不少企业已积极投入生产线技术改造、工艺创新和产品升级,以提高回收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资源依赖。

中长期而言,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替代技术路线将获得更多关注,多元化技术布局成为企业战略重点。谁能率先摆脱对锂资源的单一依赖,谁就将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更有利位置。与此同时,海外矿产布局也成为国内企业分散风险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资源供应体系,增强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性。

汽车市场本身也在经历显著变化,随着“两新”政策、以旧换新等政策措施持续发力,国内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新能源车使用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日益得到用户认可,推动私车出行意愿和频次增加。九月份开学季前夕,家庭购车需求尤其是第二辆车的需求通常较为强劲,加之八月改款新车集中上市,各细分市场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有望带动车市进一步回暖。

从更宏观视角看,锂电调控与车市转型共同体现出中国制造业正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的发展新阶段。政策层面通过资源管理、行业准入、环保安全等标准提升,推动产业链上下协同发展;企业则通过技术革新、管理优化和市场拓展,积极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只有那些具备技术实力、管理效率和政策适应能力的企业,才能在这场深度调整中持续发展,并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

结语

锂电产业与汽车市场作为新能源革命的核心组成部分,正共同经历一场从量变到质变的深刻转型。政策调控、市场机制与技术创新三重力量相互作用,推动全产业链走向更加规范、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未来,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应将更加凸显,资源分配将更趋优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也有望在此基础上实现新的提升。

       原文标题 : 宁德时代锂矿停产,反内卷下狠招?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