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芯使用频次过低会导致PACK压差增大?
大家好!我是不言,这是我的第159篇原创文章。
压差是锂离子电池常见的市场售后问题。而电芯使用频率过低则是PACK电池包压差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电芯使用频率过低导致PACK电压差增大的原因主要与电芯的自放电特性、BMS均衡机制失效以及极化效应累积有关。
1. 电芯自放电率差异放大
根本原因:电芯的自放电率(K值)存在固有差异。高频使用时,BMS的均衡功能可动态补偿这种差异;但长期静置时,自放电差异会持续累积:
自放电率高的电芯电压下降更快。自放电率低的电芯电压保持较高,导致模组内电压差逐渐扩大。
2. BMS均衡功能失效
被动均衡局限性:BMS的被动均衡仅在充放电过程中工作。低频使用时:
静置期间均衡电路不激活,无法消除电压差。长期静置后,电压差可能超出均衡电路的补偿能力(如均衡电流仅50mA,无法弥补大幅电压差)。
主动均衡失效:部分系统为节能会在静置时关闭主动均衡模块,进一步丧失补偿能力。
3. 极化效应累积
浓差极化加剧:长期静置导致电解液中锂离子分布不均。恢复使用时:
极化程度不同的电芯电压响应速度不同,充放电末期电压差显著增大。静置后电池内阻增大,加剧充放电末端的电压发散。4. 环境温度的影响
温度加速自放电:高温环境下自放电率显著升高。若PACK存在温度梯度:高温区域电芯电压衰减更快,进一步扩大电压差。
5. 改善建议
定期维护充放电:对低频使用的PACK定期进行小电流充放电(如0.05C),激活BMS均衡功能。
温度均匀性管理:确保模组内温度差≤3℃。
升级BMS策略:增加静置期间的间歇式均衡功能,或采用库仑效率补偿算法。
6. 结论
电芯使用频率过低导致PACK电压差增大,本质是自放电差异在静置期的不可控累积,叠加BMS均衡失效及环境温度影响。该问题在文档中有多案例支持(如模组压差测试、K值筛选数据),需通过主动维护和系统优化缓解。
以上内容均为本人日常工作,交流,阅读文献所得,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文中阐述观点难免会有疏漏,欢迎业内同仁积极交流,共同进步!
参考资料:
1.SOC对锂离子电池存储性能影响及K值筛选工艺,许汉良
2.低温搁置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马文斌
原文标题 : 为什么电芯使用频次过低会导致PACK压差增大?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30-8.1预约参观>> 2025WAIE-光伏储能应用大会暨展览会
-
7月31日免费预约>> OFweek 2025 具身机器人动力电池技术应用大会
-
免费参会立即报名>>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数会工业芯片与传感仪表展
-
10 罗马仕困在风暴眼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