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旺达/鹏辉/盈凡/卫蓝/太蓝/先导等共聚,先进电池技术有多先进?
7、诩辰科技冯翔龙:硫化锂纳米粉体材料的产业化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能源存储技术的核心,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关键前驱体,高纯硫化锂纳米粉体的性能直接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与循环寿命。然而,其产业化之路却因技术门槛高、工艺复杂、原料危险等多重挑战而步履维艰。
据诩辰科技冯翔龙介绍, 诩辰科技凭借其独创的金属热反应合成技术,成功实现了高纯度、小尺寸、低成本的硫化锂纳米粉体的规模化制备,填补了国内在高性能硫化锂材料领域的产业化空白。

图:诩辰科技冯翔龙
具体看来,诩辰科技突破传统球磨法、溶剂法、高温高压法等工艺局限,采用具有强还原性、瞬时高温、相分离特性的金属热反应路径,实现了:
纯度高达99.9%,金属杂质<100 mg/kg,碳含量<0.02%;
粒径控制在20-30纳米,远优于市面同类产品;
单批次50公斤级制备能力,具备定制化参数供应实力;
原料利用率超过99%,大幅降低综合成本。
8、太蓝新能源北京研究院院长梁世硕 :Safe+固态电池解决方案,定义安全新标准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电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动力电池的安全性、续航能力与成本控制已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作为固态电池领域的创新引领者,太蓝新能源凭借其自主研发的Safe+固态电池解决方案,正推动动力电池技术迈向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的全新阶段。

图:太蓝新能源北京研究院院长梁世硕
梁世硕院长介绍,太蓝新能源以固态电解质技术为核心,结合独创的材料与工艺体系,实现了三大突破:
本质安全升级:采用无隔膜设计与高稳定性固态电解质,电芯耐挤压形变能力提升300%,可承受60%形变量;耐过充电压高达19V,耐高温性能达200℃,远超国标要求。
续航与快充兼顾,满足eVTOL、机器人、高端电动车等高强度续航需求。
成本优势显著:通过“减材制造”路径,逐步减少隔膜、电解液与负极材料使用,实现固态电池成本与液态电池持平甚至降低。
此外,太蓝新能源独创 “原位亚微米工业制膜技术(ISFD)” 与 “界面柔化技术” ,有效解决固-固界面阻抗高、离子电导率低等行业难题,实现电解质层的高强度、高稳定性与高离子迁移率。
9、卫蓝新能源研发总监张文广博士:固态电解质及固态电池的应用进展
张文广博士系统介绍了卫蓝新能源在固态电池关键技术、产品矩阵及应用场景方面的最新成果,展现出卫蓝新能源在全球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领先性与产业化布局。

图:卫蓝新能源研发总监张文广博士
张文广博士表示,卫蓝新能源已建立起覆盖汽车动力、低空飞行器、储能系统、小动力设备四大领域的产品体系,例如SHP270系列低空动力电池,支持eVTOL等高性能飞行器;涵盖软包与圆柱形态的电动汽车电池,兼具高比能、高功率与高安全性全球首款280Ah与314Ah混合固液本质安全储能电池等。
10、昆仑新材技术专家孙春胜:高性能高稳定的固态电解质产业化的挑战与机遇
孙春胜展示了昆仑新材在电解液与固态电解质领域的系统化布局与创新成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快速迭代提供了关键材料解决方案。

图:昆仑新材技术专家孙春胜
储能、低空经济、电动汽车、钠电池等新兴领域正在对电解液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孙春胜介绍,昆仑新材围绕“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高一致性”四大核心需求,推出多场景定制化电解液解决方案:
储能市场:通过阻燃添加剂比例提升,配合原位自钝化SEI技术,实现电解液循环寿命突破,并满足UL 9540A舱级安全标准;
低空动力:推出高电压、高离子导率、宽温域的航空级电解液,适配eVTOL与无人机对高功率与高安全性的双重要求;
快充与高能量密度系统:包括超级快充电解液、高镍/硅碳体系电解液、半固态电池专用电解液等,实现性能与安全的协同提升;
钠电池与固态体系:推出高电压钠电电解液及固态凝胶方案,拓宽技术路线布局。
此外,在巩固传统电解液优势的同时,昆仑新材积极布局固态电解质领域,形成“多轮驱动”发展格局:
氧化物电解质方面,已实现LATP、LLZO、LLZTO等系列产品量产,关键指标优于市场同类产品;
硫化物电解质方面,通过配方与工艺调控,提升其在低露点环境下的稳定性,推动其在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
卤化物与功能膜方面,同步推进研发与产业化准备。
11、先导智能营销总经理叶正平:纪元·新挑战 全固态电池化成技术及工艺装备研究进展
尽管全固态电池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代动力电池的“终局技术”,具备高安全、高能量密度(有望突破500Wh/kg)及长寿命等优势,但其从“实验室”走向“智造工厂”仍面临三大工艺挑战:固态电解质规模化制备、固-固界面构筑与稳定化、首次激活与性能稳定化——即化成工艺。
叶正平指出,全固态电池的化成是一个典型的“力-热-电”多物理场耦合过程,需在超高压力、精准温场与动态电化学策略之间取得精细平衡,传统液态电池的化成设备与工艺已无法满足其严苛要求。

图:先导智能营销总经理叶正平
针对全固态电池化成的特殊性,先导智能提出了三大技术路径并已实现工程化突破:
高精度超高压力控制技术:采用新一代伺服液压系统,实现面压稳定,支持百吨级总作用力输出,满足硫化物、氧化物等不同体系对界面紧密性的极限要求。
立体式精细化温控系统:通过3D液冷/液热温控设计与流体仿真优化,将电芯表面温差控制在±2℃以内,并实现快速升降温与能量回收,支撑变温活化等先进工艺。
AI驱动的智能电化学策略:基于高频数据采集与dQ/dV曲线分析,AI算法可实时判断界面形成状态,动态调整电流、脉冲与加压策略,实现“一芯一策”,在提升化成优率的同时缩短工艺周期。
12、清研纳科副总经理魏靖轩:干法制备技术在先进电池中的应用
与传统湿法工艺相比,干法电极技术摒弃了溶剂使用,通过将粘结剂PTFE纤维化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实现活性材料、导电剂与粘结剂的直接成膜。
魏靖轩介绍,清研纳科通过材料改性与工艺调控,实现了四大突破:显著降低氟化锂生成风险;通过低-中-高三段式剪切工艺,构建均匀稳定的纤维网络;降低纤维化温度窗口,减少能耗;实现极片厚度精度贴合量产需求。

图:清研纳科副总经理魏靖轩
目前,清研纳科已完成从实验线到量产线的全系列装备布局。
据了解,清研纳科是由清研电子与纳科诺尔共同投资成立的合资企业,聚焦干法电极智能装备的研发与制造。公司依托清华大学研究院的技术积累与纳科诺尔在高精度辊压设备领域的制造经验,已成为国内极少数具备干法电极整线装备交付能力的企业之一。
13、维科网行业研究部副总监李维维:中国固态电池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材料体系突破、工艺设备成熟与产业链协同深化,中国固态电池产业正从技术研发迈向示范应用与产能建设新阶段,预计2025–2037年将迎来半固态与全固态电池的规模化装车与储能应用浪潮。
李维维指出,在半固态电池方面,目前已实现小批量装车,作为全固态的过渡方案,预计2025–2027年装车量逐步提升。

图:维科网行业研究部副总监李维维
全固态电池方面,目前企业布局明确,2027–2030年或成全固态量产窗口。
从技术路线看,硫化物电解质凭借高离子电导率成为主流研发方向,但面临空气中不稳定、界面阻抗等挑战;氧化物电解质在热稳定性和空气适应性方面更具优势,更适合现阶段规模化生产;聚合物与复合电解质则在特定场景中继续发挥其柔性适配与工艺兼容性优势。
随着李维维分享的结束,“OFweek 2025先进电池技术研讨会”圆满落幕。然而,思维的碰撞永不落幕,让我们带着今日的启发,共同期待下一次的再会!
预告:
2026年3月,维科网·锂电将在深圳举办“OFweek 2026 (第十届) 动力电池产业年会暨行业评选颁奖典礼”,届时将有更多行业领袖和专家带来深度分享,欢迎大家持续关注维科网·锂电官方信息。
期待与您再次相聚!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12点击报名>>> 【免费试用】宏集运输冲击记录仪
- 
			                即日-12.26立即参评>> 2025维科杯第八届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免费参会】2025韩国智能制造及机械设备企业贸易洽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 2025先进电池技术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英飞凌功率器件和方案助力电池化成分容,提供高效率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预约工程师上门演示】日置电池测量解决方案产品试用
- 
		                   		1 锂电材料工厂火灾


 
           
          
 
           
           
          	 分享
分享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