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固态电池实现重大突破!
十一假期期间,央视新闻、新华社连发报道,显示我国科研人员在固态锂电池领域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10月7日,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日前消息,该所科研团队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突破,为解决固态电池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的关键难题提供了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先进材料》上。
传统固态电池中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固-固界面接触不良,导致离子传输阻力大、效率低,严重制约其实际应用。研究团队利用聚合物分子的设计灵活性,在主链上同时引入具有离子传导功能的乙氧基团和具备电化学活性的短硫链,制备出在分子尺度上实现界面一体化的新型材料。该材料不仅具备高离子传输能力,还能在不同电位区间实现离子传输与存储行为的可控切换。
科研人员介绍,基于该材料构建的一体化柔性电池表现出优异的抗弯折性能,可承受20000次反复弯折。当将其作为复合正极中的聚合物电解质使用时,电解质中“隐藏”的储能能力可在特定电位下被激活,复合正极能量密度提升达86%。
10月8日,据新华社消息,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黄学杰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单位,开发出一种阴离子调控技术,解决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质与锂电极之间难以紧密接触的世界性难题。相关成果已于10月7日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 Sustainability)上。
据介绍,研究团队在电解质中引入碘离子,使其在电场作用下迁移至界面,形成富碘层,主动吸引锂离子填充孔隙,从而让电极与电解质保持长期稳定贴合。
经测试,基于该技术制备出的原型电池经历数百次循环充放电后,性能依然稳定,远超现有同类电池水平。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固态电池专家王春生评价道:“该研究解决了制约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关键瓶颈问题,为实现其实用化迈出了决定性一步。”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0.21预约直播>> 英飞凌功率器件和方案助力电池化成分容,提供高效率
-
即日-10.29点击报名>> 【免费参会】2025韩国智能制造及机械设备企业贸易洽谈会
-
10月·深圳报名参会>> OFweek 2025先进电池技术研讨会
-
即日-11.28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5(第四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12点击报名>>> 【免费试用】宏集运输冲击记录仪
-
即日-12.26立即参评>> 2025维科杯第八届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