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日,据德国媒体《明镜》报道,保时捷将对电动汽车电池子公司Cellforce业务进行大规模结构调整。
与其说是调整,实际上是朝着缩小和重整该公司的方向。报道显示,Cellforce全体286名员工中约有200人将被裁员,预计将重组为研发(R&D)导向的体系。
曾经的20GWh蓝图+已投入的数十亿欧元
资料显示,Cellforce是保时捷与德国特种电池制造商Customcells Holding于2021年合资成立的公司,旨在为小型系列化生产、赛车和高性能车辆开发和生产使用硅负极的高性能电池。
2023年,保时捷收购了Cellforce的全部股份,并计划独立扩大电池生产,但仅仅两年后就放弃了战略。至今保时捷已在Cellforce上投资了数十亿欧元。

图源:Cellforce
在收购时,保时捷提出了生产目标从每年1~2GWh扩展到最大20GWh的蓝图,并计划在欧洲建立大规模的电池量产基地,还获得了德国联邦和州政府约5700万欧元的补贴。
但该项目仍处于试点阶段。随着保时捷计划裁员等决定,该生产线实际上已经进入停产序列。
当地媒体预测,由于是政策资金投入的项目,未来不可避免地需要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进行事后结算和管理层讨论,最坏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补贴退款。
据悉,Cellforce位于德国西南部基兴特林斯富特的正在出售。《明镜》的报道显示,宝马本月早些时候参观了该工厂,制造无人机的国防公司也表现出了兴趣。
关于Cellforce将被裁员重组的原因,业界分析认为,频繁的电池设计变化(袋式到棱柱形再到圆柱形),以及高成本欧洲制造设备的引进是主要失败因素。此外,分析称,保时捷自身的危机,尤其是中国市场销量低迷,使得Cellforce的结构调整不可避免。
事实上,保时捷自身早已开始实施缩减计划,并计划进一步削减成本。今年2月,保时捷宣布未来四年将额外裁员1,900人。
7月30日,保时捷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的财报。集团销售收入为181.6亿欧元,同比下降6.7%;营业利润为10.1亿欧元,同比大幅下滑67%;营业利润率为5.5%,去年同期则为15.7%。
保时捷称,业绩下滑主要受美国加征关税和产品线更新换代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保时捷全球汽车销量同比下滑6%至146,391辆,其中电动化车型占比36.1%,包括23.5%的纯电动汽车和12.6%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就地区来看,北美的交付量同比增长10%至43,577辆,是唯一正增长的地区,不过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产品供应增加以及上半年因进口关税上调而实施的价格保护政策。德国本土市场和中国市场则双双下滑,销量分别为15,973辆、21,302辆,同比分别下滑23%、28%。
虽然北美已经超越中国,成为保时捷最大的单一市场,但该公司在北美本土没有工厂,其在北美市场销售的所有汽车均从欧洲进口。特朗普总统的贸易举措“对我们造成的冲击都非常大,比对其他许多汽车制造商带来的影响都要大”,保时捷首席财务官Jochen Breckner此前表示。
基于美国的关税政策和豪华电动车需求放缓等因素,保时捷将今年的销售额预测从原来的390亿至400亿欧元下调至370亿至380亿欧元,营业利润率预测值也从原来的10.0-12.0%下调至6.5-8.5%。
不仅如此,彭博社的报道显示,保时捷首席执行官Oliver Blume此前表示,该公司正在“坚决推进大范围的公司规模调整和改革措施”,与劳工代表的谈判将于下半年开始。
电池业务重心转移至V4smart
由于Cellforce将重组,保时捷的产品线也受到影响。据悉,该公司中型跑车718的电动车型推迟到2027年左右上市,3排电动SUV“K1”也有一定推迟的可能性。而且,保时捷已经放弃了到2030年将电动汽车份额提高到80%的计划。
不过,保时捷并未放弃打造自主电池供应体系的目标。今年3月4日,保时捷正式完成对德国瓦尔塔集团旗下V4Drive股份有限公司(V4Drive GmbH)的收购,成为该公司的大股东,并将该公司更名为V4Smart,整合双方资源和技术开发并生产高性能圆柱形电池。
根据此前公告,V4Smart高压电池是T-Hybrid混合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开始投入量产,将用于新款911 GTS车型。同时,这款高压电池由保时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投入资源,协助埃尔旺根(Ellwangen)工厂推进电池量产工作,并预计从4月起,位于诺德林根的新工厂也将启动圆柱电池的生产。预计到今年年底,这两座工厂的员工总数将增至375人,以满足未来的生产需求。
供应链方面,保时捷也早早地做出了布局。2022年5月,保时捷参投了美国锂硅电池研发商Group14 Technologies的C轮融资,投资额为1亿美元,用于生产硅负极材料。根据保时捷此前计划,Group14将向Cellforce集团提供产品。
2024年6月4日,Group14宣布,其与欧洲、亚洲和北美的三家顶尖电动汽车(EV)及两家消费电子(CE)电池制造商成功签署了五项多年约束性承购协议,累计最低承购金额超过3亿美元。
此前Group14曾披露,该公司的硅碳负极材料能将锂电池的容量提升多达50%,可使电动汽车能够在维持与当前相同续航的情况下,减少电芯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电池组的整体成本和尺寸。
但现在Cellforce将重组,Group14的硅负极材料供应不排除将转向V4Smart。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