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媒体edaily 11月17日消息,LG化学决定撤出二次电池隔膜项目,其中清州工厂的隔膜项目计划最早于明年上半年关停,同时该工厂和梧仓工厂明年下半年将裁员约1000人,约占全体员工的40%。
报道称,LG化学之所以做出此决定,由于全球电动汽车需求放缓和中国企业的低价攻势,导致盈利能力急剧下降,业务无法继续维持。
事实上,LG化学已采取过“自救”措施。
早在今年3月,LG化学已停止清州隔膜工厂的低速生产线,全面转换为高速生产线,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恢复盈利能力。但是,由于美国特朗普政府废除电动汽车补贴的政策,终端需求迅速减少,中国企业的低价攻势加剧,LG化学的改善效果微乎其微。
上个月,LG化学已宣布,将在今年年底之前收购与日本东丽的合资隔膜企业剩下的30%股份。市场认为此举是调整隔膜业务的必要程序。
LG化学清州工厂常务崔钟完在最近给员工的一份声明中暗示了结构调整。他表示,“预计明年将比今年困难得多,除非实现特殊逆转,否则清州和梧仓工厂约2440名员工中的约1000人将无法在明年下半年参与生产活动。”这约占全体员工的40%。
其中,清州工厂目前约有300名员工,将随项目于明年上半年撤出。报道称,LG化学有心想更早关停项目,但因石化行业低迷,工厂关停及低开工率现象普遍,公司暂无余力安置员工,故无法立即终止项目。
不过,报道也指出,LG化学方面对此回应称:“尚未决定。”
刚拿下185亿正极材料合同
维科网锂电注意到,稍早前的11月13日,LG化学公告,公司与美国客户签订了电动汽车用正极材料长期供应合同,合同期限为11月15日至2029年7月31日,预估金额约为3.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85.06亿元)。不过,由于保密原因,LG化学未公开具体合作对象。
目前,LG化学的美国客户包括丰田、通用、特斯拉、现代等。其中,在2023年10月,LG化学与丰田北美公司签订了正极材料长期供应合同,预计2030年前合同金额达2.86万亿韩元。据业界分析,该供货规模可生产60万至70万辆电动汽车。
此外,今年9月30日,LG化学子公司LG新能源及其子公司与华友钴业及子其公司签署了长期供货合同,涉及三元前驱体与三元正极材料两大锂电核心材料,两笔订单五年合计供应量达到了16.4万吨。
一是衢州新能源与LG新能源签订《三元前驱体供应协议》,约定2026年至2030年期间向LG新能源及其指定采购商供应三元正极前驱体产品合计约7.6万吨。
二是成都巴莫及匈牙利巴莫与LG新能源及其波兰工厂签订三元正极材料《基本采购合同》,约定2026年至2030年期间供应电池三元正极材料产品合计约8.8万吨。
LG新能源加快转向磷酸铁锂电池
据LG新能源的最新财报,2025年第三季度,其综合营收为5.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84亿元),环比增长2.4%;营业利润601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亿元),环比增长22.2%,其中包含约3655亿韩元的美国生产激励政策补贴。
显然,如果扣除补贴,LG新能源第三季度的营业利润将拦腰减半。不过可喜的是,其在三季度获得了梅赛德斯-奔驰107GWh的46系列圆柱形电池新合同,待交付订单已超过300GWh;储能电池待交付订单则上升到约120GWh。
不过,储能业务是其接下来的布局重点之一。LG新能源曾在7月表示,当前全球电动汽车需求疲软,为抵消该影响,并改善今年下半年的利润表现,公司已着手扩大储能系统(ESS)电池的产能。
最新消息显示,11月17日,LG新能源位于韩国本土的梧仓工厂举办了“推广ESS用磷酸铁锂电池国产的纪念活动”。公司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建设该产线,计划于2027年以首个GWh规模生产,同时考虑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LG新能源正在中国南京和美国密歇根州的工厂生产ESS用磷酸铁锂电池。其中位于密歇根州Holland的独立工厂于6月实现了量产,目标在今年年底将储能电池年产能提升至17GWh,2026年底前超30GWh的年产能。同时,LG新能源与Stellantis的合资公司NextStar Energy已于11月宣布,将于年内将加拿大温莎工厂的汽车电池线部分转换为ESS电池线,并量产磷酸铁锂电池。
加快扩产ESS用磷酸铁锂电池背后,是充足的在手订单。3月,LG新能源分别与美国台达电子、欧洲波兰国有电力公司PGE签订了合同,将分别供应4GWh户用ESS电池、1GWh电网ESS电池;7月,与特斯拉签署了每年20GWh规模的ESS电池供应合同。维科网锂电注意到,韩媒近日报道称,LG新能源正在讨论将交付量提高至每年30GWh的计划。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