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行业抛出一枚“重磅炸弹”,一笔未来三年不低于200GWh的采购订单,不仅创下行业纪录,更揭示了储能市场未来的竞争格局。
海博思创与宁德时代达成十年战略合作
11月12日,海博思创(688411)公告,公司与宁德时代签订长达十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期限自2026年1月1日起至2035年12月31日。
其中,在前三年(2026年至2028年),海博思创采购电量累计不低于200GWh,宁德时代需确保按需求量纲供应,并承诺在同等市场条件下给予海博思创优先供应权及具有竞争力的价格。这一规模相当于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的近三成,成为储能行业近年来规模最大的采购订单之一。
海博思创成立于2011年,于2025年1月成功上市,主营业务为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系储能集成商头部企业,目前全球累计装机已超40GWh。
而海博思创与宁德时代合作渊源已久。据海博思创招股书,2021年至2023年期间,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一直是公司的第一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占当期原材料采购总额的比例均在60%以上。
此次签约十年战略合作协议,既是原有合作关系的升级,也是对储能市场爆发期的共同押注。
根据公告,海博思创与宁德时代的合作不仅局限于简单的采购供应,还涵盖了更广泛的商业模式创新与供应链协同,包括但不限于设立储能项目产业基金,打造集开发、投资、运营、运维等一体化的管理平台等,以及双方共同在交流侧系统产品零部件方面合作采购。
而这份长达十年的合作,也有一套精心设计的机制保障——协议采用了“滚动式目标更新”机制,双方约定每年12月1日前就未来三年的合作目标进行更新并签署备忘录。这一设计既保证了长期合作的稳定性,又保留了适应市场变化的灵活性。
为保障合作落地,双方已明确将成立由相关负责人担任组长的工作小组,通过定期召开会议,推进具体业务沟通协调与合作事宜。
合作背后的市场信号
十年合作+200GWh的采购量,在市场引起了强烈反响。
今年第二季度以来,随着全球风光新能源装机量快速攀升,以及AI 数据中心电力需求爆发,储能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一芯难求”局面。
这种供应紧张状况,不仅导致储能电芯报价稳步走强,付款条件也同步趋严,更制约了储能项目的落地速度。尤为关键的是,从各方信息来看,短期内看不到缓解的迹象。
《经济观察报》此前报道显示,一名大型储能企业的采购总监表示:“即便是我们这样的头部企业,现在要获得稳定的电芯供应,也需要提前6个月下单,并支付100%预付款。”
显然电芯采购周期已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应对或者说是分散风险,有储能企业已经开始开始拆单采购,即向两家以上的电芯供应商同时采购,也有的储能企业开始尝试与电芯厂商建立战略合作,希望能够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建立深度绑定。
有意思的是,储能电芯的短缺,催生出了一个活跃的二级市场。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CESA)产业数据库统计,今年9月,通过二级市场流通的电芯规模预计达到5GWh,占当月总需求量的15%以上。而这一比例在2024年同期还不足5%。
那么,电芯之困还会持续多久?
据悉,目前头部电池企业均已处于满产状态,一些订单已经排到2026年一季度,实际成交价高位企稳。
在这种背景下,供应链稳定性成为储能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海博思创此次与宁德时代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正是为了抢占先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供应紧张局面。
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尽管与宁德时代达成了长期合作,但海博思创并未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早前在今年2月,海博思创宣布与亿纬锂能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2025-2027年度电芯产品战略采购合作关系,预计采购总量为50GWh。
这一多元化的供应链战略有助于海博思创确保电芯供应的稳定性,同时增强其在采购中的议价灵活性。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