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纳百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纳百川”)深交所创业板IPO成功过会,成为今年创业板首家过会的新能源企业。
排队近两年,IPO之路终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却临门砍掉1亿募资额,以及严重的大客户依赖症也暴露出公司议价能力、资金流动性等结构问题。

砍掉1亿募资额
纳百川成立于2007年10月29日,专注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燃油汽车动力系统热管理及储能电池热管理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池液冷板、电池集成箱体、燃油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加热器暖风等。
该公司IPO于2023年9月27日获得受理,当年10月23日进入问询阶段,排队至今已近两年。作为典型的家族企业,截至招股书签署之日,陈荣贤、张丽琴、陈超鹏余一家三口直接持有和间接控制纳百川4654.30万股,合持有计55.58%的股份。
在原计划以及8月13日披露的招股书中,纳百川均计划募资8.29亿元,用于纳百川(滁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60万台套水冷板生产项目(一期)、纳百川(泰顺)新能源有限公司泰顺生产基地扩产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募资额分别约为5.79亿元、1亿元、1.5亿元
然而在八天后,即8月21日,泰顺生产基地扩产项目直接消失在纳百川最新披露的上会稿中,因此募资额也直接减少1亿元至7.29亿元。
客户方面,据招股书,在动力电池热管理领域,纳百川服务T公司、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哪吒汽车、零跑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长城汽车、上汽荣威、东风日产、奔驰、大众、奇瑞汽车、赛力斯、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孚能科技、欣旺达等主机厂和动力电池制造商。
在储能热管理系统领域,纳百川已成为宁德时代、中创新航、阳光电源等国内排名前列的新能源电源设备厂商的供应商。
业绩方面,2022年-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统称“报告期内”),纳百川营业收入分别为10.31亿元、11.36亿元、14.37亿元和3.3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亿元、9825.49万元、9542.88万元和1488.54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11亿元、8925.78万元、8804.38万元和1391.38万元。整体来看,业绩增收不增利。
对此,纳百川解释称,受新能源产业整体价格下行、新建生产线投入后短期内产能利用率不足等因素影响,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持续下降,从而导致2022年度至2024年度净利润未随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同步上升。或许这也是临门叫停募投项目的重要原因。
分产品来看,核心产品电池液冷板产品是纳百川的业绩支柱。报告期内,纳百川电池液冷板业务占营收比分别为79.79%、85.34%、83.78%和92.27%,但产品毛利率反之持续下滑,各期分别为19.69%、18.84%、14.32%、13.85%。
宁德时代“依赖症”
电池液冷板成为纳百川营收的主要来源,背后是大客户宁德时代的支撑。2012年至2015年,纳百川与宁德时代合作共同开发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产品,此后双方建立并保持了战略合作关系,2022年在电池液冷板领域独家与宁德时代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也一直保持紧密合作,
据招股书,报告期内,宁德时代一直为纳百川第一大客户。除向宁德时代直接销售外,宁德凯利、宁德聚能均为宁德时代的指定供应商,向纳百川采购电池液冷板进行组装,最终销往宁德时代。
报告期内,纳百川直接及间接对宁德时代供应产品的营业收入占比分别53.73%、48.94%、48.21%、44.39%。截至2025年7月末,纳百川对宁德时代未来2个月的在手订单为1.84亿元。
显然,纳百川对宁德时代有着严重的依赖,这也导致该公司现金流压力较大。报告期内,纳百川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3.4亿元、4亿元、5.93亿元和4.89亿元,占当期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3%、35.44%、41.24%、145.11%。其中,今年一季度,公司的应收账款已远远超出当期的收入。
在应收账款中,前五名回款客户的占比分别为35.79%、42.16%、30.18%、30.41%,除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宁德凯利外,主要回款客户浙江敏盛从纳百川采购的产品最终也是销往宁德时代。
此外,报告期内,纳百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48.73万元、1.11亿元、3877.05万元、-5652.75万元。今年一季度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陡然由正转负,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上升至145%“贡献”极大。
总的来说,应收账款增长过快会给企业的现金流带来较大的压力,经营性净现金流持续增长,则说明公司存在清债压力,需要通过借款、筹资等手段来偿还债务。
此次IPO,纳百川拟将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对于宁德时代的重大依赖,纳百川在落实函中表示,公司与宁德时代之间已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双方合作具有稳定性及可持续性。公司对宁德时代的重大依赖不会对公司的未来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纳百川预计,2025年全年,公司将实现营业收入17.37亿元,同比增长20.86%;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9.72%;扣非净利润1亿元,同比增长14.05%。
目前行业处于下行调整周期,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增速放缓,若纳百川成功上市,能否抗住行业波动、顶住大客户的强势定价,实现公司的稳定发展以及业绩的持续增长,是一个重要考验。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