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电池企业关闭工厂、裁员!
9月3日,据多家媒体报道,美国钠离子电池企业Natron Energy宣布停止全部运营,关闭密歇根 Holland 与加州 Santa Clara 两处工厂,裁员95人。
一年前,Natron Energy曾高调发布投资14亿美元(约100亿元人民币)在北卡建设 24GWh 钠离子超级工厂的计划,并在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 PB/ PBAs)电极专利的加持下,喊出“高功率、5万+循环、绝对安全”的口号,试图在储能、数据中心备用电源及工业设备等领域开辟市场。
该计划被当地政府誉为“改变游戏规则的能源项目”,甚至一度被视为美国在钠电池领域抗衡亚洲巨头的重要筹码。
然而,仅一年的时间,Natron Energy黯然收场了。背后的原因,据悉是尽管技术路线独特,但Natron Energy并未在商业化进程中实现关键突破。据报道,其电池在实际工况下的性能未达预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行业分析指出, Energy未能如期获得足够规模的客户订单,导致资金流迅速恶化。
钠电创业的典型困局
Natron Energy的案例折射出初创电池企业面临的典型挑战:即便技术路线具备创新性,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量产仍困难重重。
普鲁士蓝材料虽在理论上有成本低、资源丰富、安全性高等优势,但在合成工艺、循环稳定性及能量密度等方面仍存在工程化瓶颈。相比之下,磷酸铁锂(LFP)电池技术持续进步、成本不断下探,加之全球锂电池产能过剩带来的价格压力,钠电池的所谓“成本优势”在实际市场中尚未真正体现。
此外,Natron所瞄准的UPS(不间断电源)和工业储能市场虽然对安全性要求极高,但客户对价格同样敏感,且更倾向于选择已有广泛验证的成熟方案。在没有明确性能碾压或成本优势的情况下,新技术难以撬动保守的B端市场。
扩张过快与资金断裂
有行业观察者认为,Natron的溃败或许也源于其过于激进的扩张策略。
在技术尚未完全经过市场验证、缺乏稳定大客户的情况下,贸然启动需要巨额资本的超级工厂项目,无疑是一场豪赌。一旦后续融资受阻或政府补贴未能及时到位,资金链断裂几乎成为必然。
事实上,近两年来欧美多家电池初创企业都面临类似困境。被寄予厚望的固态电池企业Solid Power、QuantumScape等也屡屡因商业化进度推迟而遭到质疑。
资本市场对电池技术路线的耐心正在消磨,更加谨慎看待那些尚未实现自我造血能力的项目。
钠电的未来
有分析指出,尽管Natron折戟,但这并不代表钠离子电池技术路线的终结。
在中国,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中科海钠等企业仍在持续推进钠电池的研发与量产布局,且已在两轮车、低速电动车、储能等细分领域实现初步应用。其逻辑在于依托成熟供应链与制造成本控制能力,在特定场景中寻找差异化市场。
钠电池是否能够成为主流技术,仍取决于其最终能否在成本、性能、寿命之间找到不可替代的平衡点。
结语
Natron Energy的闪电溃败,以及欧洲锂电巨头Northvolt的破产等事件,为如火如荼的电池行业投下一颗冷静石。
它提醒市场,能源存储是一项资本密集、技术门槛极高、商业化周期长的硬科技赛道。光有专利和口号远远不够,只有兼具技术可行性、工程实现能力、成本控制力和清晰市场策略的企业,才可能在这场长跑中存活下来。
关于Natron Energy
Natron Energy是一家专注于钠离子电池技术的美国公司,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
Natron Energy由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团队创立,创始人Colin Wessells博士在攻读博士期间开发了基于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电极的钠离子电池技术,旨在提供安全、高功率、长寿命的储能解决方案。
Natron Energy的使命是通过低成本、可持续的电池技术,革新工业动力和电网储能市场。其产品主要面向数据中心、不间断电源(UPS)、电网调频、电动交通辅助电源等领域。
Natron Energy的发展进程如下:
2012–2018年,Natron Energy专注于普鲁士蓝技术研发,获美国ARPA-E资助,开发出兼容锂电设备的钠电池工艺。2018年推出初代BluePack,2019年实现>40C倍率充放和数万次循环性能。
2020年,Natron Energy钠离子电池成为全球首款通过UL 1973安全认证的钠电池产品,标志着其安全性达到商业化标准,进入数据中心UPS和工业车辆市场,与数据中心企业合作测试替换铅酸电池,表现稳定。
2023年,Natron Energy在密歇根州荷兰市建成北美首条钠离子电池生产线,产能约0.6GWh/年,供应BluePack模块。开启小批量商业化生产,该产线验证了工艺并满足早期订单。
2024年8月,宣布投资14亿美元在北卡罗来纳州埃奇科姆县建设美国首座钠离子电池超级工厂(Gigafactory),规划年产能24GWh,占地约110万平方英尺,预计创造1000余个就业岗位。该工厂将使Natron产能提升40倍,意在巩固其作为美国唯一钠离子电池制造商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Natron Energy的发展得益于多轮融资和战略合作,包括美国联合航空(United Airlines)等投资者的支持,以及与数据中心、工业设备制造商的合作。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9.20点击报名>>> 【免费试用】宏集运输冲击记录仪
-
10月·深圳报名参会>> OFweek 2025先进电池技术研讨会
-
即日-11.28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5(第四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预约工程师上门演示】日置电池测量解决方案产品试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宾采尔激光焊接领域新纪元一站式激光填丝应用方案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高价值货物的‘数字保镖’:冲击记录仪重塑货运安全与效率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