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电池技术的创新正成为决定低空经济能否真正“高飞”的关键因素。
2025年10月29日,维科网锂电在深圳举办了“OFweek 2025先进电池技术研讨会”,汇聚了行业专家学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等500余人,直击固态电池发展、绿色制造、多场景适配等关键课题,为先进电池产业的发展凝聚力量。
会上,鹏辉能源研究院院长李纾黎博士带来了《高倍率、高比能电池在低空经济场景的应用探索》的主题演讲,深刻解析了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及面临的电池技术瓶颈,并分享了鹏辉能源在低空飞行器电池领域的技术路线和成果。

图:鹏辉能源研究院院长李纾黎博士
万亿赛道起飞,电池成关键瓶颈
李纾黎博士表示,当下低空经济市场一片火热,市场规模已从最初的千亿级预期,增长到如今公认的万亿级市场。未来三年,其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高达28%。
低空经济为何有如此强大的增长势能?
一方面,“中央统筹+地方突破”的双重政策强力驱动。李纾黎博士指出,国家“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国家战略引领下,地方迅速跟进,例如广东省立即出台了“低空经济16条”,广州市天河区更是快速响应,推出补贴高达2000万元的“低空经济11条”。
另一方面,低空经济产业链长、带动性强。李纾黎博士分析道,低空经济产业链覆盖了从飞行器制造(如碳纤维、钛合金等新材料应用),到运营服务(如航线规划、人员培训),再到基础设施(如雷达、地面保障)等众多环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
目前,低空经济已广泛覆盖三大产业,从小众的空中观光,到大众化的物流配送、农业植保,再到未来的城际通勤,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然而,这片广阔的蓝海仍面临“卡脖子”难题。李纾黎博士强调,无论是载人还是载物,低空飞行器电池都需满足极为苛刻的性能要求,必须在高安全的基础上,同时实现高倍率和高能量密度。
鹏辉能源的解决方案:三大技术平台攻克行业痛点
面对挑战,“我们的研发核心是以安全为根,持续突破功率与能量密度极限”,李纾黎博士表示,鹏辉能源基于高功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三大技术平台进行产品研发。
1、高功率技术平台:实现持续大电流放电
通过构建负极“快离子环包覆层”、采用改性单晶三元材料并打造立体导电网络、应用高安全隔膜与大倍率宽温程电解液四大关键材料创新,鹏辉能源实现了瞬间80C放电、6C持续放电超过30秒,且循环寿命达3000周以上。尤为关键的是,在-40℃的极寒环境下也能稳定冷启动,满足高空飞行的真实工况。
2、高能量密度技术平台:攻克减重与续航难题
李纾黎博士表示,鹏辉能源采用高电压三元技术,通过原子嫁接等技术打造“框架型晶体”,避免晶体破碎,提升电压窗口,同时通过局部合金化和特种粘接剂技术,有效抑制硅碳材料的膨胀问题,解决硅碳结构坍塌导致的循环衰减问题。
3、高安全技术平台:本征安全是底线
“与其从电池结构设计角度考虑安全,不如让材料本身不可燃。”李纾黎博士介绍,鹏辉能源从本征安全角度对电解液进行改性,自研凝胶阻燃电解质技术,形成了引以为傲的专利技术——凝胶阻燃电解液。
相较于传统液态电解液,鹏辉能源的凝胶阻燃电解液在受热时会释放阻燃内核,形成“兆亿级自由基湮灭位点”,从源头避免热失控发生。
此外,鹏辉能源还开发了耐高温隔膜,200℃热针扎无明显孔洞,180℃放置 10 分钟无收缩,共同构筑了电池的安全防线。
基于高功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三大平台技术,鹏辉能源已推出无人机专用电池Sky系列。该电池能量密度≥400Wh/kg,容量为28Ah,循环寿命超1000周,并能实现6C持续稳定放电。
最后,李纾黎博士呼吁,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电池技术的突破,必须补齐高安全、高比能、高功率这三大短板,才能真正释放低空经济的万亿潜力。未来,鹏辉能源将继续聚焦这三大方向,推动电池技术迭代,为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