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坐拥两个万亿市值,宁德时代“挣得多花得也多”

2025-05-21 10:50
汽车公社
关注

微信图片_20250520223434.jpg

导语

Introduction

“宁王”再造港股万亿市值。

“港股上市意味着我们更加广泛地融入了全球资本市场。”随着一声钟响,“宁王”H股正式上市。

image.png

5月20日,宁德时代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03750.HK),正式成为“A+H”股上市公司。此次IPO发行价为263港元/股,当日股价最高达到311.4港元,市值当日最高1.4万亿元,迎来今年全球最大IPO。

当日,宁德时代的A股也跟随同涨,如此A+H两个万亿市值,可谓绝无仅有。而且,其发行吸引了包括全球能源巨头、主权财富基金及顶级市场化机构在内的重磅基石投资者,包括中国石化、科威特投资局(KIA)、高瓴资本、瑞银(UBS)、橡树资本(Oaktree)等。

宁德时代此次上市大举募资的目标也十分明确,就是加速“出海”。此前也说过,本次90%资金将用于宁德时代匈牙利工厂的一期和二期建设。而宁德时代港股上市,毋庸置疑也成为一件行业盛事。

01出海,出海

从2月11日正式递交港股上市申请文件,3月25日获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到5月20日上市,用时仅128天的宁德时代港股IPO可谓“神速”。

image.png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港股上市仪式上表示,宁德时代不只是一家电池零部件制造商,也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更致力于成为一家“零碳”科技公司。过去十年,公司投入了超过700亿元研发经费,拥有专利及专利申请超43000项,连续五年新增专利数行业第一。

同时,他还表示,公司在全球设立六大研发中心,不断探索新手段,提升创新研发能力。从一个更广的角度来看,“In China,for World”,属于中国新能源军团的大航海时代正在启航。

实际上,宁德时代的出海也是必然。对于国内“消失”的高增速,深度合作、积极出海,是解决之道。

自2022年年底碳酸锂价格一路下滑,从最高位的近60万元/吨左右下跌至如今的7万元/吨附近,对于电池企业来说,0.3元/Wh的价格压力悬在头顶。再加上行业性的极致内卷,转型升级势在必然。

而此次募资要建的匈牙利工厂,也是宁德时代的第二座匈牙利工厂。

image.png

宁德时代第一座匈牙利德布勒森电池工厂,于2022年8月12日宣布投建。规划产能100GWh,投资金额73.4亿欧元。这也是继德国工厂后,宁德时代在欧洲建设的第二座工厂。

之所以在此建工厂,是因为靠近奔驰、宝马、Stellantis、大众等客户的整车厂,有利于宁德时代更好地响应欧洲市场的需求,而且,梅赛德斯-奔驰也成为 “新工厂在初始产能规模下的首位且最大的客户”。

作为对中国投资最友好的欧洲国家,匈牙利官员曾表示:“我们匈牙利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在欧洲大陆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依旧保持强劲增长。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办法,就是吸引对电动汽车的高端投资,这是汽车行业中最具革命性的领域。”

不过,在匈牙利建设电池工厂的过程中,曾经遭遇民众的反对,特别是对环保的担心。这也是曾毓群在此次上市演讲中特别强调“零碳科技公司”的原因所在。

如今,宁德时代募资建设第二座全新的匈牙利电池工厂,是为了未来向宝马、斯泰兰蒂斯(Stellantis)及大众汽车等汽车制造商供货。此外,工厂还将采用宁德时代自研的智能制造系统,并针对欧洲主流车型调整电芯结构和电压平台。

image.png

按照规划,该工厂将分三期建设,一期项目计划34GWh产能,投资额约为27亿欧元,预计于2025 年完成厂房建设及产线投产。二期工程规划产能为38GWh,投资额约为21亿欧元,预计于今年年内启动。三期产能尚未披露细节。

从宁德时代的决心和IPO操作,我们也能体会到,欧洲正在慢慢开始电动化的落地转型之路,匈牙利更是志在成为欧洲的“电池之都”。这种电动化的共识,已经非关税等等的意志所能转移。趋势既定,只有跟随。

02挣得多,花得也多

很有意思的是,创造今年全球最大IPO纪录背后,是宁德时代“挣得多,花得也多”。

image.png

从财报业绩来看,2022~2024年,宁德时代分别实现营收3286亿元、4009亿元、3620亿元。而且,宁德时代的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分别实现净利润335亿元、473亿元、553亿元,净利率分别为10.2%、11.8%、15.3%。“一天挣1.5个亿”不是吹的。

不过,宁德时代花的也多。为什么匈牙利工厂需要募资来建?毋庸置疑,作为重资产投入的行业,电池企业的投资回报期长是典型特点。且用自有资金,对于企业的运营来说,压力巨大。

当然,募资建厂的根本原因在于看好海外市场的市场前景。根据毕马威数据,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已成为目前国际上第二大市场,本土电池产能缺口达60%。宁德时代招股书也披露,2022年海外销售营收占比为23.4%,2024年这个数字已经升至30.5%。

本次H股上市,就是宁德时代欧洲战略的一部分。这里交待一句,国际化扩张背后,也有“宁王”要面对的扩张挑战。这里面包括全球贸易保护趋势、国际市场的多变政策和地缘政治博弈。

image.png

随着欧美出台《通胀削减法案》《新电池法案》等,对电池产品的产地、原材料来源设限,中国企业面临更高的准入门槛和合规成本,这也迫使宁德时代加快推动本地化生产以满足监管要求。

而积极出海的背后,还有对增长的焦虑。因而,从产品创新到多元化补能,宁德时代也需要不断强化自己的护城河。

作为动力电池的行业龙头,宁德时代的市场占有率,2021年是52%,到2024年已经下降到37.9%。此外,宁德时代2021~2024年的产能利用率分别是92%,81%,60%,76.33%。2024年才有明显回升。

一个例子是,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也曾指出,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求的动力电池产能约1000GWh,目前行业的产能已经达到4800GWh,产能出现严重过剩。而从当下的行业现实来看,存在结构性的产能过剩。

所以,包括产能过剩的局面,车企自研电池的问题,以及换电市场的问题,宁德时代所面对的是非常复杂的不确定局面。

image.png

尽管市场空间广阔,宁德时代的盈利模式还是受到价格战的挑战。宁德时代2024年营收3620亿元,比2023年少了389亿元。减少的原因,宁德时代在招股书中表示,“尽管动力电池系统及储能电池系统销量有所增长,但由于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下降,销售均价有所下调。”

所以,虽然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销量分别增长18.85%和34.32%,但对应营业收入却同比下滑11.3%和4.4%。2025年,宁德时代力推新品,像骁遥双核电池、钠新电池等,就是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而从过往的财报来看,宁德时代的资产负债率还有点高。这个指标是企业负债状况的总体反映,衡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及其财务风险。2018~2020年,宁德时代的资产负债率在50~60%之间波动,债务状况比较健康。2021年则上升到69.90%,2022年达到了70.56%。2024年才稍降为65.24%。

至于车企“自研电池”,车企想通过自研电池来降低成本,包括出现二供、三供等,都是必然的。除了比亚迪,像吉利极氪的金砖电池、长安的金钟罩、长城的蜂巢能源、广汽埃安的因湃电池、小鹏的鹏博、蔚来自研的150度电池包等,而且,传统车企包括宝马、大众、福特、丰田、本田等,都有自研电池的计划,部分电池厂商甚至直接将目标定为固态电池,希望摆脱对宁德时代的依赖。

image.png

价格战和“去宁化”背景下,宁德时代奋力反击,不断展示强者的风范,进一步巩固其在电池领域的全球龙头地位,特别是A+H的上市,都是为了表明,这是一家真正的中国领袖企业,背后也有着“大国的力量”。从长远来看,为中国企业出海树立标杆,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责编:李思佳   编辑:陈心南

       原文标题 : 坐拥两个万亿市值,宁德时代“挣得多花得也多”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